地柏枝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地柏枝的概览。地柏枝又名乌纠,归类于苗药,为铁角蕨科植物变异铁角蕨的全草,可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止血。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地柏枝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乌纠
- 分类: 苗药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Asplenium varians Wall. ex Hook.et Grev.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变异铁角蕨Asplenium varians Wall.ex Hook.et Grev. 植株高12~20cm。根状茎短而直立或斜升,顶部密被褐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3~9cm,通常下部亮栗色,上部绿色,近光滑;叶片草质,卵状披针形,长7~15cm,宽3~4cm,无毛,基部不变狭,二回羽状;羽轴和叶轴两侧有狭趐,叶轴上面有1条纵沟;羽片约10对,互生,平展,长圆形至卵状三角形,钝头,长达2cm,宽约1cm,羽状;小羽片2~3对,倒卵形,圆头,基都上侧1片先出,较大,长宽近相等,先端有锯齿或有时深裂,基部楔形下延,向上各小羽片渐小;叶脉羽状,侧脉单一或分叉,每齿有1条小脉,不达齿端。孢子囊群长线形,每小羽片有1~3个,背生于小脉中部以下,近中脉或近羽轴排列;囊群盖线形,膜质,全缘,通常相对开口。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650~3 500m的山谷潮湿岩石上。分布于西南及山西、陕西、湖南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秋后采收,洗净,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根茎短,顶部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黑褐色。叶簇生,革质,2~3羽裂。有时叶片可见孢子囊群,呈长圆形,棕色。气微,味微苦。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涩、微苦,性冷。入热经。 (1)《贵州民间药物》:“性凉,味微涩。” (2)《湖南药物志》:“微寒,无毒,味微辛。” (3)《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涩、微苦,凉。”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外用:适量,捣烂外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刀伤骨折变异铁角蕨全草适量,嚼绒或捣绒敷伤处。(《贵州民间药物》) 2.治疮疡溃烂地柏枝10g,白及5g,花椒5g,甘草5g,松香5g,共研末。撒患处。 3.治烫火伤变异铁角蕨叶、芭蕉叶(各适量),捣烂,调桐油敷患处。 4.治小儿疳积变异铁角蕨全草15g,煮蛋食。(2~4方选自《湖南药物志》) 5.胃出血地柏枝10g,朱砂莲15g,水煎服。 6.治挫伤血肿地柏枝、血当归等量,捣烂外包。(5~6方选自《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