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

说明书

【饮片名称】

花椒《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Huajiao

拉丁名
ZANTHOXYLI PERICARPIUM

异名
檓、大椒《尔雅》;
秦椒、蜀椒《神农本草经》;
南椒《雷公跑炙论》;
巴椒、蓎藙《名医别录》;
陆拨《药性论》;
汉椒《日华子本草》;
川椒《圣惠方》;
点椒《本草纲目》。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青椒 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 Zucc. 或花椒 Z.bungeanum Maxim. 的干燥成熟果皮。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传统以四川产者为佳,又名川椒、蜀椒。秋季采收成熟果实,晒干,除去种子及杂质。本品气芳香,味麻且辣。青椒以色灰绿、无梗、无椒目者为佳;花椒以色紫红、无梗、无椒目者为佳。生用或炒用。

【性状】

1.青椒  多为2~3个上部离生的小蓇葖果,集生于小果梗上,蓇葖果球形,沿腹缝线开裂,直径3~4mm。外表面灰绿色或暗绿色,散有多数油点及细密的网状隆起皱纹;内表面类白色,光滑。内果皮常由基部与外果皮分离。残存种子呈卵形,长3~4mm,直径2~3mm,表面黑色,有光泽。气香,味微甜而辛。
2.花椒  蓇葖果多单生,直径4~5mm。外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散有多数疣状突起的油点,直径0.5~1mm,对光观察半透明;内表面淡黄色。香气浓,味麻辣而持久。

【药性】

性味
辛,温。

归经
归脾、胃、肾经。

【功效】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临床应用】

1.中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本品辛散温燥,入脾胃经,长于温中燥湿,散寒止痛,止呕止泻。治疗外寒内侵,胃寒冷痛、呕吐,常与生姜、白豆蔻等同用;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不思饮食,常与干姜人参等配伍,如大建中汤(《匮要略》);治夏伤湿冷,泄泻不止,可与砂仁、肉豆蔻等同用。
2.虫积腹痛
本品有驱蛔杀虫之功。治疗虫积腹痛,手足厥逆,烦闷吐蛔等,常与乌梅干姜黄柏等同用,如乌梅丸(《伤寒论》);用治小儿蛲虫病,肛周瘙痒,单用煎液作保留灌肠。
3.湿疹,阴痒
本品外用有杀虫止痒之功。治妇人阴痒不可忍,非以热汤泡洗不能已者,可与吴茱萸蛇床子、陈茶等同用,水煎熏洗;治湿疹瘙痒,可单用,或与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等,煎汤外洗。
4.此外,本品与茯苓配伍,可用于肾虚痰喘、腰痛足冷等症,如椒苓丸(《本经逢原》)。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3~6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内服:入丸、散。
2.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研末调敷。或捣敷。

【注意事项】

1.本品辛热,伤阴助火,故阴虚内热者慎用。
2.孕妇慎服。

【妊娠及哺乳】

孕妇慎服。

【鉴别用药】

1.花椒胡椒
二药性味均为辛热,能温中散寒止痛,治疗胃寒之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但花椒还能杀虫止痒,可以外洗治疗湿疹、阴痒;还有驱蛔之功,可以治疗虫积腹痛,手足厥逆,烦闷吐蛔等。胡椒辛散温通,尚能下气行滞,消痰宽胸,可以用于痰气郁滞,蒙蔽清窍的癫痫痰多证。
2.花椒蛇床子
二药均辛散温燥,能杀虫止痒,可以治疗阴痒、湿疹。但花椒能入脾胃,长于温中散寒、止呕止泻;且能驱蛔杀虫,可以用来治疗虫积腹痛,手足厥逆,烦闷吐蛔等。蛇床子性温热可助阳散寒,辛苦又具燥湿祛风之功,治带下腰痛,尤宜于寒湿兼肾虚所致者。

【化学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占总油量的25.10%,1,8-桉叶素占21.98%,月桂烯占11.99%,还含α-蒎烯,β-蒎烯等。还含香草木宁碱,茵芋碱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5%(mL/g)。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抗动物实验性胃溃疡形成的作用;对动物离体小肠有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时兴奋,大剂量时抑制;并有镇痛抗炎作用;其挥发油对11种皮肤癣菌和4种深部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和杀死作用,其中羊毛小孢子菌和红色毛癣菌最敏感,并能杀疥螨等。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66-167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1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050-1057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656-660
5.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32-635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性状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妊娠及哺乳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