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肤子

说明书

【饮片名称】

地肤子《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Difuzi

拉丁名
KOCHIAE FRUCTUS

异名
地葵《神农本草经》;
地麦《名医别录》;
益明《药性论》;
落帚子《日华子》;
独扫子《百·选方》;
竹帚子《滇南本草》;
千头子《万病回春》;
帚菜子《新疆药材》;
扫把子《四川中药志》;
扫帚子《浙江药用植物志》。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藜科植物地肤 Kochia scoparia (L. ) Schrad. 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河北、山西、山东。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本品气微,味微苦。以饱满、色灰绿者为佳。生用。

【药性】

性味
辛、苦,寒。

归经
归肾、膀胱经。

【功效】

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临床应用】

1.小便不利,淋沥涩痛
本品苦寒降泄,能清利湿热而通淋,故可用于膀胱湿热,小便不利,淋沥涩痛之证,常与木通瞿麦冬葵子等同用。
2.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本品能清除皮肤中之湿热与风邪而止痒。治疗风疹,湿疹,皮肤瘙痒,常与白鲜皮蝉蜕黄柏等同用;若下焦湿热,外阴湿痒者,可与苦参龙胆草、白矾等煎汤外洗患处;治湿热带下,可与黄柏苍术等同煎服。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9~15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内服:入丸、散。

【注意事项】

内无湿热,小便过多者忌服。

【鉴别用药】

1.地肤子萹蓄
两者同为利水通淋药,皆味苦性寒凉,均能清热利水通淋,杀虫止痒,都可用治热淋涩痛,小便短赤,以及湿疹、湿疮、阴痒、周身瘙痒等皮肤病,二者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在于,萹蓄利尿通淋之力较强,长于清膀胱湿热,治疗淋证小便涩痛尤为多用。地肤子利尿通淋作用平和,且清利湿热,祛风止痒之力较强,故皮肤病尤为多用。
2.地肤子苦参
两者均既清湿热,又能祛风止痒,且都有利尿作用,故凡风湿侵袭肌肤所致的皮肤瘙痒,妇女阴痒带下之证以及湿热蕴结小便淋漓涩痛不利之证,均可配伍应用。此外,地肤子以利水通淋为主要功效,用于热淋涩痛等。苦参以清热燥湿为主要作用,故外治热毒疮肿,内治泻痢黄疸等。

【化学成分】

主要含皂苷类成分:地肤子皂苷Ⅰc,地肤子皂苷B2,3-O-[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齐墩果酸;甾类成分:20-羟基蜕皮素;三萜类成分:齐墩果酸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地肤子皂苷Ⅰc(C41H64O13)不得少于1.8%。

【药理作用】

本品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较弱的利尿作用。还有抗过敏、抗菌、降血糖、调节胃肠运动等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28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00-20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98-402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582-583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576-578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