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

说明书

【饮片名称】

龙胆《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Longdan

拉丁名
GENTIANAE RADIX ET RHIZOMA

异名
陵游《神农本草经》;
龙胆《本草图经》;
龙胆草《履巉岩本草》;
龙胆草、地胆草《滇南本草》;
胆草《药品化义》;
龙胆《浙江中药手册》;
四叶胆《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
龙胆《江苏植物药材志》。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 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龙胆 Gentiana scabra Bge.、三花龙胆 Gentiana triflora Pall. 或滇龙胆 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 的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龙胆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因以东北产量最大,故习称“关龙胆”。坚龙胆主产于云南。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干燥,切段。本品气微,味甚苦。以色黄或色黄棕色者为佳。生用。

【药性】

性味
苦,寒。

归经
归肝、胆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临床应用】

1.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
本品苦寒,清热燥湿之中,尤善清下焦湿热,常用治下焦湿热所致诸证。治湿热黄疸,常与苦参同用,如苦参丸(《杂病源流犀烛》);或与栀子大黄白茅根等药同用;若治湿热下注,带下黄臭、阴肿阴痒、湿疹瘙痒,常配泽泻木通车前子等药,如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2.肝火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
本品苦寒沉降,善泻肝胆实火。治肝火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强中,胁痛口苦,常配伍柴胡黄芩栀子等药,如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治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所致之高热惊风抽搐,常配伍牛黄黄连钩藤等药,如凉惊丸(《小儿药性直诀》),或与大黄芦荟青黛等药同用,如当归龙荟丸(《宣明论方》)。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3~6g。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内服:入丸、散。
2.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搽。

【注意事项】

1.本品苦寒,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2.阴虚津伤者慎用。

【鉴别用药】

1.龙胆黄芩黄连黄柏
四者均属清热燥湿药,均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皆可治湿热、火毒引起的多种病证,如湿热泻痢、湿热黄疸、热毒痈肿、目赤肿痛、血热吐衄及其他诸脏腑火热证。但龙胆主归肝、胆经,善清下焦湿热,尤善泻肝胆实火,凡下焦湿热之湿疹疱毒、带下淋浊、阴肿阴痒、湿热黄疸,以及肝胆实火之目赤头痛、耳聋耳肿、胁痛口苦等均可用之,亦治肝热动风之惊风抽搐。黄芩善清中上焦湿热而泻肺火,中上焦湿热证及肺热咳喘多用之;又能止血、安胎,用于血热吐衄、胎热不安。黄连苦寒,善清中焦湿热,泻心胃实火,为治湿热泻痢之主药,尤多用于肠胃湿热,泻痢呕吐,热病神昏,心烦不眠,胃热烦渴,消谷善饥。黄柏苦寒沉降,善除下焦湿热,并长于泻相火、退虚热,多用于湿热下注之足膝肿痛、淋浊带下、湿疹疮毒,以及阴虚阳亢之骨蒸潮热等。
2.龙胆夏枯草
两者均苦寒归肝胆经,功能清泻肝胆火,皆用治肝火上炎之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胁痛口苦。然龙胆属清热燥湿药,性主沉降而善泻肝胆实火,故可用于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强中,以及肝火上攻所致的惊风抽搐。夏枯草属清热泻火药,清肝火力虽不及龙胆草,但兼益肝血,可治肝阴不足之目珠夜痛,又能散郁结,治瘰疬、瘿瘤。

【化学成分】

主要含龙胆苦苷、当药苷、三叶苷、苦龙苷、苦樟苷等环烯醚萜苷类以及龙胆黄碱、龙胆碱秦艽甲素、乙素、丙素等生物碱。此外,还含有龙胆三糖、β-谷甾醇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龙胆龙胆苦苷(C16H20O9)不得少于3.0%,坚龙胆龙胆苦苷(C16H20O9)不得少于1.5%;饮片龙胆龙胆苦苷(C16H20O9)不得少于2.0%,坚龙胆龙胆苦苷(C16H20O9)不得少于1.0%。

【药理作用】

龙胆水浸剂对石膏样毛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也有抑制作用;龙胆苦苷有抗炎作用。此外,还具有镇静、促进胃液及胃酸分泌、保肝、抑制心脏、减缓心率、降压及抗疟原虫等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99-100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97-9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下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489-1496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204-207
5.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16-318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