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

说明书

【饮片名称】

白鲜皮《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Baixianpi

拉丁名
DICTAMNI CORTEX

异名
藓皮《药性集要》;
北鲜皮《药材资料汇编》;
花椒根皮、臭根皮(南药《中草药学》)。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白鲜 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 干燥根皮。主产于辽宁、河北、四川、江苏。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及粗皮,剥取根皮,切片,干燥。本品有羊膻气,味微苦。以皮厚、色灰白、羊膻气浓者为佳。生用。

【药性】

性味
苦,寒。

归经
归脾、胃、膀胱经。

【功效】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临床应用】

1.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
本品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止痒之功。常用治湿热疮毒、肌肤溃烂、黄水淋漓者,可配伍苍术苦参连翘等药;治湿疹风疹、疥癣疮癞,又常配伍苦参防风地肤子等药,煎汤内服、外洗。
2.湿热黄疸尿赤,风湿热
本品善于清热燥湿,可治湿热蕴蒸之黄疸、尿赤,常配伍茵陈栀子等药;取其既能清热燥湿,又能祛风通痹,用治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常配伍苍术黄柏薏苡仁等药。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5~10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粉敷。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用。

【鉴别用药】

白鲜皮地肤子
二者均苦寒,归膀胱经,均能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均可用治风疹,湿疹。然白鲜皮属清热燥湿药,功善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多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地肤子利水渗湿药,长于利尿通淋,清热利湿。多用治膀胱湿热、小便不利及下焦湿热、外阴湿痒。

【化学成分】

主要含白鲜碱、异白鲜碱等生物碱及梣酮、黄柏酮、黄柏酮酸等柠檬苦素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粗多糖、谷甾醇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梣酮(C14H16O3)不得少于0.050%,黄柏酮(C26H34O7)不得少于0.15%。

【药理作用】

白鲜皮水浸剂对毛癣菌、黄癣菌、小芽孢癣菌、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有抗炎、解热作用。此外,白鲜碱能兴奋离体蛙心,增加心肌收缩力,并对离体兔耳血管、家兔和豚鼠子宫平滑肌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其挥发油在体外有抗癌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14-115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99-10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023-1026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79-380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217-220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