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

说明书

【饮片名称】

丁香《雷公炮炙论》

汉语拼音
Dingxiang

拉丁名
CARYOPHYLLI FLOS

异名
丁子香《齐民要术》;
支解香、瘦香娇(侯宁极《药谱》);
丁香《本草蒙筌》;
丁香《本草原始》;
如宇香、索瞿香、百里馨《新本草纲目》。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桃娘科植物丁香 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 的干燥花蕾。习称公丁香。主产于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我国广东、海南也产。当花蕾由绿转红时采摘,晒干。本品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感。以个大、色棕褐、香气浓、油多者为佳。生用。

【药性】

性味
辛,温。

归经
归脾、胃、肺、肾经。

【功效】

温中降逆,补肾助阳。

【临床应用】

1.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
本品辛温芳香,暖脾胃而行气滞,尤善降逆,故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止呃之功,为治胃寒呕吐呃逆之要药。正如《本草正》谓其“温中快气,治上焦呃逆。”治虚寒呕逆,常与柿蒂人参生姜等同用,如丁香柿蒂汤(《症因脉治》);治脾胃虚寒之吐泻、食少,常与白术砂仁等同用;治妊娠恶阻,《证治准绳》以之与藿香配伍。
2.心腹冷痛
本品辛散温通,功能温中散寒止痛,可用治心腹冷痛。治疗胸痹心冷痛,可与附子薤白川芎等药配伍;若胃寒脘腹冷痛,可与干姜高良姜延胡索等同用。
3.肾虚阳痿,宫冷
本品性味辛温,入肾经,有温肾助阳起痿之功。治疗肾虚阳痿,宫冷不孕,可与附子肉桂淫羊藿等同用。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1~3g,内服或研末外敷。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内服:煎汤,2~5g;或入丸、散。
2.外用:适量,研末敷贴。

【注意事项】

1.本品辛温助阳,热病及阴虚内热者禁服。
2.不宜与郁金同用。
3.在本品常规用法用量下内服,并未见毒性反应及副作用,但过量服用可引起中毒。中毒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可引起肝功能障碍,呼吸困难,甚至昏迷死亡。

【鉴别用药】

1.丁香高良姜
两者均能温中止呕、散寒止痛,均能治疗胃寒呕吐,胃寒脘腹冷痛。但丁香性味辛温,入肾经,有温肾助阳起痿之功,尚能治疗肾虚阳痿、宫冷。高良姜散寒止痛力强,善于治疗胃寒疼痛症。
2.丁香吴茱萸
两者均辛温,能散寒止痛,行气降逆,均能治疗胃寒呕吐,腹中冷痛。但丁香能温中散寒止痛,可治胃寒脘腹冷痛;又有温肾助阳起痿之功,可以治疗阳痿、宫冷。吴茱萸辛散苦泄,主入肝经,既散肝经之寒邪,又疏肝气之郁结,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能治疗厥阴头痛、寒疝、冲任虚寒之痛经等;又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化学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丁香酚,乙酰丁香酚,β-丁香烯,甲基正戊基酮,水杨酸甲酯等;还含齐墩果酸,鼠李素,山柰素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丁香酚(C10H12O2)不得少于11.0%。

【药理作用】

本品内服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减轻恶心呕吐,缓解腹部气胀,为芳香健胃剂;其水提物、醚提物均有镇痛抗炎作用;丁香酚有抗惊厥作用;其煎剂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及白喉、变形、绿脓、大肠、痢疾、伤寒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并有较好的杀螨作用;另有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抗血栓形成、抗腹泻、利胆和抗缺等作用。

【附药】

丁香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4-5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16-21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25-1230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27-630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643-646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附药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