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良姜

说明书

【饮片名称】

高良姜《名医别录》

汉语拼音
Gaoliangjiang

拉丁名
ALPINIAE OFFICINARUM RHIZOMA

异名
膏凉姜《本草经集注》;
良姜《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蛮姜《履巉岩本草》;
小良姜《中药志》;
海良姜《药材学》。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高良姜 Alpinia officinarun Hance 的干燥根茎。主产于广东、海南。夏末秋初采挖,除去须根和残留的鳞片,洗净,切段,晒干。本品气芳香,味辛辣。以色棕红、味辛辣者为佳。生用。

【药性】

性味
辛,热。

归经
归脾、胃经。

【功效】

温胃止呕,散寒止痛。

【临床应用】

1.胃寒脘腹冷痛
本品辛散温通,能温中散寒止痛。《本草汇言》云“高良姜,祛寒湿、温脾胃之药也”,本品为治胃寒脘腹冷痛之常用药,每与炮姜相须为用,如二姜丸(《和剂局方》);治胃寒肝郁,脘腹胀痛,多与香附合用,以疏肝解郁,散寒止痛,如良附丸(《良方集腋》);治卒心腹绞痛如剧,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者,可与川芎当归、桂心等同用。
2.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本品性热,能温散寒邪,和胃止呕。治胃寒呕吐,嗳气吞酸,多与半夏生姜等同用;治虚寒呕吐,常与党参茯苓白术等同用。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3~6g。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3~10g。研末服,每次3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阴虚有热者禁服。凡诸证之属于热者皆不宜用。

【鉴别用药】

高良姜干姜
两者均辛热,入脾胃经,能温中散寒,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然高良姜尚能温散寒邪、和胃止呕,善治胃寒呕吐。而干姜辛热燥烈,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为温暖中焦之主药;且干姜辛热、入心、脾、肾经,有温阳守中,回阳通脉的功效,用治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亡阳厥逆,脉微欲绝者;同时干姜能入肺经,尚能温肺散寒化饮,可治寒饮喘咳、形寒肢冷,痰多清稀之证。

【化学成分】

主要含挥发油0.5%~1.5%,油中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桂皮酸甲酯、丁香油酚、蒎烯、荜澄茄烯及辛辣成分高良姜酚等;黄酮类成分:高良姜素、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槲皮素-5-甲醚,高良姜素-3-甲醚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高良姜素(C15H10O5)不得少于0.70%。

【药理作用】

本品水提取物具有镇痛抗炎作用,醚提物只有镇痛作用,二者均能抗动物实验性胃溃疡的形成及蓖麻油引起的腹泻,还能延长断头小鼠张口动作持续时间和氰化中毒小鼠的存活时间;煎剂灌胃能升高犬胃液总酸排出量,兴奋兔离体肠管运动,对抗因阿托品所致小鼠胃肠抑制后的墨汁推进率;水提物或挥发油均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100%煎液对革兰阳性嗜气菌皆有抗菌作用。

【附药】

豆蔻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00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1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下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250-2254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39-640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647-653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附药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