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小麦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补各达依
  • 民族药名出处: 《注医典》
  • 药材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子或其面粉。
  • 出处: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 功效: 祛寒消炎,软坚消肿,止咳平喘,肥体补虚,通肠排毒。
  • 主治: 主治寒性或黏液质性或黑肥质性疾病,如寒性各种炎肿、肿块,久咳不愈,寒性气喘,身瘦体弱,毒物积肠。 《注医典》:“营养身体,祛斑生辉,解疯狗之毒等。治营养不良,蝴蝶斑,面部黑斑,疯狗咬伤等。”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Triticum aestivum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100cm。秆直立,通常具6~9节。叶鞘光滑,常较节间为短;叶舌膜质,短小;叶片扁平,长披外形,长15~40cm,宽8~14mm,先端渐尖,基部方圆形。穗状花序直立,长3~10cm;小穗两侧扁平,长约12mm,在穗轴上平行排列或近于平行,每小穗具3~9花,仅下部的花结实,小穗节间约1mm;颖短,革质,第1颖较第2颖为宽,两者背面均具有锐利的脊,有时延伸成芒,具5~9纵脉,外稃膜质,微裂成3齿状,中央的齿常延伸成芒,背面5~9脉,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略短,脊上具鳞毛状的窄翼,翼缘被细毛;雄蕊3枚,花药长1.5~2mm,丁字着生,花丝细长;子房卵形。颖果矩圆形或近卵形,长约6mm,浅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国内外各地均有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若本品缺货,可用麦皮代。
  • 采收加工: 夏季果实成熟时,割下全株,打下种子,除净杂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一级热、平性和湿性中等,味甘。 《注医典》:“热,干性和湿性中等。”
  •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煮成糊剂食用;种子打碎调糊外敷适量,或面粉调糊外敷适量。本品可人汤剂、甜食、膳食、敷剂等制剂。
  • 考证: 《注医典》载:“小麦,是植物小麦的种子或面粉;小麦是众所周知的粮食,以个大、新鲜.颜色白和红之间者为佳品。”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小麦一致。
  • 制剂: 阿提拉依 引苔 膳食 小麦、甜巴旦杏仁各适量。研成粗粉,浸泡在适量水中,过一昼夜,用温火煮成甜食即可。功能止咳平喘,肥体补虚,通肠排毒等。主治寒性或黏液质性或黑胆质性疾病,如寒性久咳不愈,气短气喘,身瘦体弱,毒物积肠等。内服,每日2次,每次食用100~250m1。(《拜地依药书》)
  • 选方: 1.治营养不良 取适量小麦,用热水泡洗,用温火煮稀饭食用适量。 2.治蝴蝶斑,面部黑斑 取适量小麦,研成细粉,过萝,与适量藏红花粉,调配成敷剂,敷于脸部。 3.治疯狗咬伤 取适量小麦,研成细粉,过箩,撒于患处或制成敷剂,敷于患处。(1~3方出自《注医典》) 4.治毒物积肠 取适量小麦绿豆黑豆、长豆、玉米、小米、豌豆,研成粒粒,浸泡适量水中,过一昼夜,用温火煮成稀饭,食用适量。(《拜地依药书》) 5.治寒性各种炎肿,肿块 取适量小麦,捣研成粗粉,用凉开水制成敷剂,敷于患处。(《药物之园》)
  • 注意事项: 本品食用过量,可引起腹胀,矫正药为葡萄醋或食醋。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种子含淀粉53%~70%,蛋白质约11%,糖类2%~7%,糊精2%~10%,脂肪约1.6%,粗纤维约2%。脂肪油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的甘油酯。尚含少量谷甾醇、卵磷脂尿囊素精氨酸淀粉酶、麦芽糖酶、蛋白酶及微量维生素B等。麦胚含植物凝集素[1]。
  • 药理作用: 小麦中的脂多糖静脉注射或灌胃,可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有镇痛作用[1]。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班).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7.241 药理 [1]稻川裕之,等.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3,15(2):106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