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棕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糖棕的概览。糖棕又名锅丹,归类于傣药,为棕榈科植物糖棕的根,可调补四塔,催乳,清火解毒,利胆退黄。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糖棕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锅丹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糖棕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锅丹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
 - 药材来源: 为棕榈科植物糖棕的根。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调补四塔,催乳,清火解毒,利胆退黄。
 - 主治: 主治“杆郎软”(腰膝冷痛,周身乏力,性欲冷淡,阳痿,遗精,早泄),“割鲁了冒米哺农”(产后乳汁不下,缺乳),“拢案答勒”(黄疽)。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Borassus flabellifer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糖棕 Borassus flabellifer L. 常绿乔木,高 10~15 m,全体光滑。茎圆柱形,幼株多留有残存的叶柄。叶大型.在顶部呈丛生状,圆扇形,直径1~2m,有裂片60~80,裂至中部,线状披针形,渐尖,先端2裂,棱曲,边缘撕裂,具长柄,有刺。花序圆柱形,强壮,佛焰花序分枝2~3个或更多,被覆大的佛焰苞,花梗光滑。雄花小,多数,黄色,着生于小穗轴上小苞片的凹穴里,萼片3,下部合生,花瓣较短,匙形,雄蕊6,花丝与花冠合生成梗状;雌花大,直径约 3 cm,光滑,鳞片绿色,花被片宽卵形,棕色。果实大,近球形,外果皮光滑,黑褐色,中果皮纤维质,内果皮由3个硬的分果核组成,包含有3~4粒大的木质化、纤维化的种子。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景洪、勐腊)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