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石藤

说明书

【饮片名称】

络石藤《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Luoshiteng

拉丁名
TRACHELOSPERMI CAULIS ET FOLIUM

异名
络石、石鲮《神农本草经》;
明石、悬石、云珠、云丹《吴普本草》;
百蹉、略石、领石、石龙藤《名医别录》;
耐冬、石血《新修本草》;
白花藤《植物名实图考》;
红对叶肾、对叶藤《中草药学》;
石南藤(吉林);
过墙风(广东);
爬山虎(江苏);
石邦藤、骑墙虎(江西);
风藤、折骨草、交脚风、线草、藤络(湖南);
见水生、苦连藤、软筋藤(广西);
万字、石气柑(四川)。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 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 Lem. 的干燥带叶藤茎。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安徽。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杂质,晒干,切段。本品气微,味微苦。以叶多、色绿者为佳。生用。

【药性】

性味
苦,微寒。

归经
归心、肝、肾经。

【功效】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临床应用】

1.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
本品善于祛风通络,苦能燥湿,微寒清热,尤宜于风湿热痹,筋脉拘挛,腰膝酸痛者,每与忍冬藤秦艽地龙等配伍;亦可单用酒浸服。
2.喉痹,痈肿
本品入心肝血分,味苦性微寒,能清热凉血,利咽消肿,故可用于热毒壅盛之喉痹、痈肿。《近效方》以之单用水煎,慢慢含咽,治热毒之咽喉肿痛。若与皂角刺乳香没药等配伍,可治痈肿疮毒。
3.跌扑损伤
本品能通经络,凉血而消肿止痛。治跌扑损伤,瘀滞肿痛,可与伸筋草、透骨草、红花等同用。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6~12g。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内服:6~15g,单味可用至30g;浸酒30~60g;或入丸、散剂。
2.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汁涂。

【注意事项】

1.阳虚畏寒,大便溏薄者禁服。
2.寒湿痹痛者忌用。

【鉴别用药】

1.络石藤桑枝
二者同为祛风湿药,均具有祛风通络的功效,常用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者。但络石藤性味苦微寒,又能凉血消肿,对痹痛偏热者较为适宜;取其凉血消肿之功,也可用治喉痹、痈疡。桑枝则性质平和,对于风湿痹证,无论偏寒偏热,均可使用,而尤宜于上肢痹痛。
2.络石藤海风藤
同属祛风湿药,两者均善于祛风通络,故常用于风湿所致关节屈伸不利,筋脉拘挛等。络石藤性寒凉,治疗风湿痹痛,偏用于兼有热象者;络石藤又能凉血消肿,故痈肿及跌扑损伤者,也可用之。而海风藤偏性温,适用于风寒湿较重而无热象者。

【化学成分】

主要含黄酮类成分:牛蒡苷,络石苷等;还含二苯丁酸内酯类木质素、三萜及紫罗兰酮衍生物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络石苷(C27H34O12)不得少于0.45%,饮片不得少于0.40%。

【药理作用】

络石藤甲醇提取物对动物双足浮肿、扭体反应有抑制作用;所含黄酮苷对尿酸合成酶黄嘌呤化酶有显著抑制作用而能抗痛风;煎剂对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牛蒡苷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对肠及子宫有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281-282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7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下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498-1501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511-512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506-507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