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楸树皮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维吾尔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刺楸树皮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婆莫亮紧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五加科植物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Thunb.)Koidz.的根、树皮。
-
出处:
中国瑶药学
-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祛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排脓生肌。
-
主治:
治急性肾炎、水肿、脚气、肝硬化、甲状腺肿、风湿痹痛、腰膝疼痛、急性关节炎、四肢麻木、神经痛、跌打损伤、骨折。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Kalopanax septemlobus(Thunb.)Koidz.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落叶乔木。茎枝上有皮刺和皮孔。单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掌状5~7裂,基部心形,直径9~25厘米或更大,裂片宽三角状卵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顶端渐尖,边有细齿。花白色或淡黄绿色,萼齿、花瓣、雄蕊各5;伞形花序多个聚生为圆锥花序,顶生。核果球形,熟时蓝黑色。花期7~10月,果期9~12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坡、沟谷林中。产于广西乐业、融水、金秀、龙胜、全州、临桂、昭平等县市;分布于东北各省、广东、云南、四川等省份。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去刺取皮鲜用或切段、片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辛,性平。
-
用法用量:
9~15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关节炎 婆莫亮紧(刺楸)、鸭灶亮紧(刺鸭脚木)、上山虎(海金子)、仁同紧(鹰不扑)、四方钻(四方藤)、小钻(南五味子)、刺手风(珠芽文麻)各15克,配猪骨炖或浸酒服,并用上药水煎洗。
2.小儿脱肛 婆莫亮紧(刺楸)根、皮亮(盐肤木)虫瘿即五梧子各适量,水煎熏洗。
3.筋骨疼痛 婆莫亮紧(刺楸)根60克,扁化(金耳环)6克,九层风(鸡血藤)15克,水、酒各半煎服。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含刺楸根皂甙A[1],生物碱,皂甙类,鞣质和挥发油[2]。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