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杨梅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维吾尔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山杨梅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良梅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杨梅科植物杨梅Myrica rubra(Lour.)Sieb.et Zucc.的树皮、果实。
-
出处:
中国瑶药学
-
功效:
生津止渴,解毒,和胃消食,止血生肌。根皮,味苦,性温。散瘀止痛,收敛止痒。
-
主治:
治烦渴、吐泻、痢疾腹痛、腹胀、胃痛、肠炎、腹泻、跌打损伤、骨折、胃十二指肠溃疡、脱肛、疝气、皮肤瘙痒。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Myrica rubra(Lour.)Sieb.et Zucc.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常绿乔木,树皮褐灰色,小枝无毛,皮孔少且不显著。单叶互生,楔状倒卵形至长楔状倒披针形,长6~16厘米,宽1~4厘米,顶端圆钝,基部楔形,无毛,下面有金黄色腺体。花黄色,单性,雌雄异株;雄穗状花序1个或数个丛生于叶腋,常不分枝;雌花序常单生于叶腋。核果球形,直径10~15毫米,熟时深红色或紫红色和白色。花期春季,果熟期夏季。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向阳山坡疏林中。产于广西隆林、乐业、南丹、灵川、资源、金秀等县市;分布于我国华南各省份。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树皮全年可采,晒干备用。果实夏季采。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甘、酸,性温。
-
用法用量:
果9~12克,树皮15~3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水煎洗。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痛 良梅(杨梅)树内皮15克,小肠风(山蒟)10克,水煎服。
2.烂头疮 良梅(杨梅)树皮、元培亮(广西黄柏)皮、木各虎咪(一点红)、秃培八(霜坡虎)、红楚(灵香草)、熊胆亮(苦木)各适量,水煎洗。
3.烂皮蛇疮 良梅(杨梅)树皮、朴莫亮(枫香)树皮各等量,水煎浓缩成膏涂敷。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种子含类脂,包括中性类脂、糖脂和磷脂,其中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1]。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