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玉竹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欧玉竹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沙卡库力
  • 民族药名出处: 《注医典》
  • 药材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
  • 出处: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 功效: 生湿生热,补身壮阳,肥体填精,固精催乳,降糖止渴。
  • 主治: 主治干寒性或黑胆质性疾病,如体虚阳痿,身瘦精少,早泄遗精,乳汁不下、尿糖口渴。 《拜地依药书》:“通利经水,利尿退肿,温胃补肝,养神除癔等。治经经水不畅,尿少水肿,胃寒肝虚,妇女癔病等。”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Polygonatum officinale Al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玉竹Polygonatum officinale All.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茎横生,淡黄白色,肉质,茎直立,单一,光滑无毛,具棱。叶互生,抱茎,叶片长椭圆形,稀卵形,长10~14cm,宽2~5cm,上面绿色,下面呈发绿色,有白霜,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弧形脉。初夏叶腋生1花梗,分枝为2花柄,每1柄端着生下垂的钟形绿白色小花,先端6裂,裂片呈卵圆形,花冠内上部具短柔毛,雄蕊6,光滑,着生于花被筒的中央,花药线形,几与花丝相等,子房上位,花柱单一,细长。浆果球形,蓝黑色。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林下及山坡阴湿处,有栽培。我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甘肃、青海、台湾、河南、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国外分布于中亚、地中海沿岸、西欧及埃及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若本品缺货,可用油松子、伯孜当代。
  • 采收加工: 春秋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去泥沙,晒至半干,撞去残留的须毛,分开大小,晒干,或鲜玉竹蒸透,晒至半干时用手揉搓后,晒干。贮于通风干燥处防霉变。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有时有分枝,长10~20cm,直径0.7~2cm,环节明显,节间距离1~15mm,根茎中间或终端有数个圆盘状茎痕,直径0.5~1cm,有时可见残留鳞叶,须根痕点状。表面黄白色至土黄色,有细纵皱纹。质柔韧,有时干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颗粒状,横断面可见散列维管束小点。气微,味甜,有黏性。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排列整齐,外壁较厚,角质化。皮层组织中散在众多黏液细胞,直径60~150μm,长达300μm,含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外韧型,偶有周木型。 粉末特征:呈棕黄色。大型黏液细胞含针晶束,针晶呈长柱状,长达120μm;导管为网纹或螺纹,直径15~60μm。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 取粗粗约1g,加水10ml,水浴温热约30min,滤过。取滤液2ml置试管中,加α-萘酚1~2滴,摇匀,沿管壁加硫酸lml,两液面交界处显红色。取滤液2ml,加混合的Fehing试液3ml,水浴加热片刻,有砖红色沉淀产生。(糖类反应)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一级热、二级湿,味微甜。 1.《注医典》:“微湿、二级热。” 2.《白色宫殿》:“干热。” 3.《拜地依药书》:“二级湿热;有人认为三级湿热。” 4.《药物之园》:“一级首热、二级湿。”
  • 用法用量: 内服:l~5g。可入仁膏、散剂、蜜膏、果浆等制剂。
  • 考证: 《药物之园》:“欧玉竹,是欧玉竹的根;圆柱形,手指大小,有节,白色,味甜;种子黑色,带浆。”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欧玉竹一致。
  • 制剂: 木热巴衣 沙卡库力果酱 欧玉竹1倍量,蜂蜜3倍量。先将欧玉竹浸泡在适量水中,过一昼夜后将水滤去,再将欧玉竹浸泡在水中,反复3次,使欧玉竹软化,去皮,再浸泡在适量水中,用温火煎煮使欧玉竹半熟时,捞取。于水中加入蜂蜜用温火煎成黏糖浆后,放入欧玉竹搅拌即可。功能增强性欲,提高性快感等。主治性欲低下,性快感淡漠、内服,根据病情服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方剂部分)
  • 选方: /
  • 注意事项: 本品可引起头痛、食欲不振,矫正药为蜂蜜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根茎含铃兰苦苷(convallamarin),铃兰苷(convallarin)等强心苷;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醇(quercitol)等黄酮苷类,维生素A,黏液质[1]。
  • 药理作用: 铃兰苦苷有明显的强心作用。铃兰苦苷兔口服LDO为320mg/kg。因含黏液质对气管黏膜具有保护作用,而使气管炎咳嗽减轻[1]。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上册).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244 药理 [1]刘勇民,等.维吾尔药志(上册)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244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