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力木花
基本信息
基原信息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其他维吾尔药推荐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中药名:
铁力木花
类别:
维吾尔药
民族药名:
那尔米西克
民族药名出处:
《注医典》
药材来源:
为藤黄科植物铁力木的花。
出处: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功效:
生干生热,温补心脏,爽心悦志,热身壮阳,燥湿补胃,止泻,敛创,止血 消痔。
主治: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寒性心虚、抑郁症 、神经衰弱、身寒阳痿,湿性胃虚、腹泻 及各种湿创、痔疮出血等。
1.《注医典》:“散发异常物质,热补肝胃。”
2.《拜地依药书):“散发黏性体液,稀化浓性体液。主治寒性气质者的胃虚、肝虚。”
3.《药物之园》:“软化体液,益守精神力。主治胃气上脑,神经衰弱,忧郁恐慌,口腔出血,心虚,寒性肠嘘、腹泻 ,各种浓疮,多汗。”
基原信息
来源生物拉丁名:
Mesua ferrea L.
药物分类:
植物药
来源生物形态:
铁 力木Misua ferrea L. 常绿乔木,高可达30m以上。树皮灰褐色或暗灰色,光滑;小枝对生。单叶对生;叶柄长3~5mm;叶片革质,披针形,长7~10cm,宽1.2~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全线,上面有光泽,下面灰白色,中脉明显,侧脉极密而不明显。花两性,单生于叶胞或技顶;花梗长3~5mm;花大,直径4~5cm;萼片4,2列,外面两片较小;花瓣4,黄色,倒卵形,长约3.5cm,果时不脱落;雄蕊多数,成2至7轮,花丝细长,短于花柱;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粒,花柱丝状,柱头盾形。果实卵球形,坚硬,直径2.5~3cm,先端尖,基部有萼片和花瓣的下半部包围,2或4瓣裂。种子1~4颗,背面凸起,两侧平坦。花期3~5月,果期8~10月。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地林中或林缘。我国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国外主产于欧洲、印度、巴基斯坦、缅甸等地。
栽培与养殖:
/
代用药:
若本缺货,可用等量改然、干姜 代。
采收加工:
3~5月开花时采收,阴干。
炮制方法:
/
性状鉴别:
/
显微鉴别: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性味归经:
二级干热,味苦。
1.《注医典》:“三级干热。”
2.《拜地依药书》:“一级热、二级干。”
用法用量:
内服:3~5g。外用:适量。可入消食膏、糖浆、蒸露、散剂、小丸,敷剂、软膏、伤粉等制剂。
考证:
《往医典》载:“是一种树的花朵和花粉。形似肉豆蔻衣,黄色,芳香。”《拜地依药书》载:“是一种印度产石榴花朵中间的黄色花粉,故称‘如麻尼 印地’;有人认为多产于胡拉桑,功能主治与甘松相同。”《药物之园》载:“无论产自哪里,此药与未开的小石榴相似,比鹰嘴豆大一些,黄色,芳香;原植物与石榴树相似。”根据上述维吾尔本草所述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铁力木花一致。
制剂:
艾比 那尔米西克 小丸 铁 力木花、乳香 、丁香 、干姜 、肉桂 、黑胡椒 、荜茇 各18g,司卡摩尼亚脂 、方糖各5g。研成细粉,用适量凉开 水制成0.5g的小丸即可。性热。功能温中开胃,除胀通便。主治胃脘寒虚,胃纳不佳,腹痛腹胀,大便不畅。内服,每日2次,每次4小丸,用温开 水送下。(《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方剂部分)
选方:
/
注意事项:
本品对胆囊有害,矫正药为蜂蜜 、菊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