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蕊乌头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露蕊乌头的概览。露蕊乌头又名嘎吾得洛,归类于藏药,为毛茛科植物露蕊乌头全草,可清热解毒。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露蕊乌头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嘎吾得洛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露蕊乌头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嘎吾得洛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露蕊乌头全草。
- 出处: /
- 功效: 清热解毒。
- 主治: 用于肺热病、瘟病时疫。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Aconitum gymnandrum Maxim.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直根圆锥状,长5~14cm,粗1.5~5mm,具较多须根和支根。茎直立,通常有分枝,高10~30~60cm,直径1.5~5mm,具纵纹,上部尤显,绿色或带紫色,被稀或密的短柔毛,下部有时变无毛。基生叶3~6枚;具长柄,与最下部茎生叶通常在开花时枯萎,茎生叶互生具柄,叶片轮廓宽卵形或三角状圆形,长3.5~6.4cm,宽4~5cm,3全裂,裂片2~3回深裂,小裂片狭卵形至狭披针形,全缘或具1~3牙齿,两面无毛或上面疏被短伏毛,或背面沿脉有稀疏长柔毛;下部叶柄长4~7cm,向上渐变短,具狭翼,基部增宽,但不成鞘。总状花序有3~10余朵花,密被柔毛;基部苞片叶状,下部苞片三裂,中部以上苞片披针形至线形;花梗长1~5(~9)cm;小苞片生于花梗上部或顶端,叶状至线形,长5~15mm;萼片5,蓝紫色,少有白色,具长爪,外面疏被柔毛,上萼片船形,高约1.8cm,爪长约1.4cm,侧萼片长1.5~1.8cm,瓣片与爪近等长; 花瓣2~5,爪粗,瓣片扇形,宽6~8mm,疏被纤毛,距极短,头状,疏被短毛;雄蕊多数,露出花被之外,花丝疏被短柔毛;心皮6~13,子房有柔毛。蓇葖果多为8个,长8~12mm,顶端宿存花柱长2~3mm,无柄。种子多数,卵球形具三棱,长1~2mm,密生横狭翅,胚乳油性。花果期5~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1550~4300m的高山草坡、田边或河边砂块以及灌丛林缘。产于青海、西藏、甘肃南部、四川西部。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开花盛期采挖全草,秋季挖根,去净泥土枯叶,晒干,切段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为干燥全草,长短不等。根圆锥状,木质,外表黄棕色至棕褐色,有细密纵、横皱纹及疣状突起的支根痕,上部多有黑褐色毛状须根痕;质较轻,断面黄白色,实心或有1~2小空洞。茎枝黄绿色至紫绿色或呈紫红色,具皱条纹,光滑或被白色柔毛;草质,易折断,断面多中空或有疏松髓部;茎上留有较多的长短不等的互生叶柄及分枝基痕。叶片多断落,皱缩成卷曲的碎片状,黄褐色或黄绿色。花蓝色或白色,成总状生于茎或分枝的顶部,干缩成卷团状,密被白色柔毛;萼片花冠状;雄蕊多数,花药蓝黑色,外露。蓇葖果多为8个,豆荚状,周围有宿存雄蕊,顶端有勾刺状宿存花柱。种子多数,卵状三棱形,黑色,长1~2mm,表面密被疣状小刺,胚乳油性。有草腥气。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1.根中下部(直径1.5~2mm)横切面:表皮及外层皮层薄壁细胞木栓化,并逐层解体脱落,中柱鞘部位的1~3列细胞大小不等,不规则扁条形,胞壁层状加厚,但不木化。韧皮部宽,初生韧皮部明显可见,筛管群成束,分布在束内形成层的外沿。束间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成“8”字形,中心薄壁细胞为初生木质部导管所分隔,其外侧逐渐形成木化厚壁细胞,并与两端木质部相接成环。 2.根中上部(直径3mm)横切面:圆形具数棱,与下部根的区别在于,深层皮层细胞逐渐木栓化并解体。外侧韧皮部细胞被挤扁变形成裂隙。后生的韧皮薄壁细胞长圆形或类圆形,排列整齐,筛管群成三角形,与各导管群相对。形成层连接成环。木质部导管群与厚壁细胞带间隔排列成完整的环层。中心薄壁细胞逐渐连接为一体。 3.茎(直径5mm)横切面:呈圆形,表皮1列,具下皮层,细胞长圆形至方圆形,角质层呈刺状纹理,有气孔与单细胞非腺毛。皮层窄,薄壁细胞圆多角形或类圆形、长圆形,细胞间隙较大,有的形成气腔。皮层内侧的2、3列细胞含有较多的淀粉粒。外韧维管束多至30余个。大小不等,圆形、环列,束间以髓线相隔。维管束帽半圆形,微木化。束内形成层明显。髓部占茎的3/5,形成明显气腔。 4.叶柄横切面:呈“∧”字形或马蹄形。维管束7~11~13个,作两侧对称排列,中间的一个最大,形成层及维管束帽均显著。叶脉周围的薄壁细胞含有较多淀粉粒。 粉末鉴别:非腺毛单细胞,弯钩状或线形平直,长150~900~1300μm,顶端尖,基部直径30~50μm,侧壁细齿状,表面有小刺状突起。花粉粒众多,黄绿色,球形至长球形,直径20~30μm,具三沟,表面有颗粒状雕纹,赤道面观圆形或长圆形,极面观三裂圆形。网纹,梯纹和孔纹导管较多见,多为斜穿孔,直径30~50~70μm。纤维各式,直径15~30μm,纹孔密集或不显,圆点形、长圆形、斜缝形或呈十字交叉形。含细小杆状、粒状结晶的薄壁细胞,长条形或长方形。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