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蓟

说明书

【饮片名称】

大蓟《名医别录》

汉语拼音
Daji

拉丁名
CIRSII JAPONICI HERBA

异名
马蓟《范汪方》;
虎蓟《本草经集注》;
刺蓟、山牛蒡《日华子》;
鸡项草《本草图经》;
鸡脚刺《滇南本草》;
红花《本草纲目》;
茨芥《本草述》;
牛触嘴、鼓椎《医林纂要·药性》;
鸡姆刺《质问本草》;
恶鸡婆《草木便方》;
驴扎嘴、马刺刺《山西中药志》;
牛口舌、老虎刺、草鞋刺、刷把头《广西中药志》;
红花《四川中药志》;
野刺菜《药材学》;
牛不嗅、猪妈菜《闽东本草》;
大牛喳口、山萝卜《贵州民间方药集》;
猪姆刺、六月霜、蚁姆刺《福建民间草药》;
牛口刺《浙江中药手册》;
老虎脷《广西中兽医药植》;
萝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牛刺竻菜、竻菜、鸟不扑《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蓟 Cirsium japonicum Fisch.ex DC. 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切段。气微,味淡。以色绿,叶多者为佳。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

性味
1.大蓟  甘、苦,凉;
2.大蓟炭  苦、涩,凉。

归经
归心、肝经。

【功效】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临床应用】

1.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崩漏、外伤出血
本品性寒,入血分能凉血止血,主治血热妄行之多种出血证。因其性凉降,故尤多用于吐血、咳血、衄血之上部出血及妇女肝经血热之崩漏下血。如《不居集》治九窍出血,《普济方》治内伤出血,皆用鲜大蓟根或叶捣汁内服;治血热出血,常与小蓟相须为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若治外伤出血,可用本品研末外敷。
2.痈肿疮毒
本品既能凉血解毒,又能散瘀消肿。治疗痈肿疮毒,可单用鲜品捣烂外敷;亦可配伍其他清热解毒药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1.大蓟  9~15g。
2.大蓟炭  5~10g,多入丸散服。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内服:5~30g,鲜品可用30~60g,亦可捣汁或研末服。
2.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涂。

【注意事项】

1.虚寒出血、脾胃虚寒者禁服。
2.大蓟性寒凉,而凉血破瘀,无瘀滞者慎用。

【鉴别用药】

1.生大蓟大蓟
大蓟长于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多用于血热出血诸证及热毒疮疡。大蓟炭功专止血,其凉血之力不及生大蓟,而收敛止血作用增强,可广泛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等体内外多种出血证。
2.大蓟小蓟
二者性味相同,主入心肝二经,走血分,均能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适用于血热妄行所导致的出血证及热毒疮疡。大蓟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肿力强,多用于吐血、咯血及崩漏。小蓟兼能利尿通淋,以治尿血、血淋为宜,其散瘀,解毒消肿之力略逊于大蓟

【化学成分】

主要含柳穿鱼叶苷,蒲公英甾醇乙酸酯和丁香烯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柳穿鱼叶苷(C28H34O15)不得少于0.20%。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止血、降压、抗菌等作用。大蓟水煎剂能显著缩短凝血时间,大蓟全草汁能使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其酒精浸剂对人型结核杆菌、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水提物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26-27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53-25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下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34-1939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793-795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757-758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