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培育牛黄

说明书

【饮片名称】

体外培育牛黄《中国药典》

汉语拼音
Tiwai Peiyu Niuhuang

拉丁名
BOVIS CALCULUS SATIVUS

异名
犀黄《外科全生集》;
丑宝《本草纲目》。

【来源】

本品以牛科动物牛 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的新鲜胆汁作母液,加入去胆酸胆酸、复合胆红素等制成。呈球形或类球形,直径0.5~3cm。表面光滑,呈黄红色至棕黄色。体轻,质松脆,断面有同心层纹。气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

【药性】

性味
甘,凉。

归经
归心、肝经。

【功效】

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

【临床应用】

1.温热病及小儿急惊风,惊厥抽搐,癫痫发狂
本品味苦性寒凉,入心、肝经,有清心凉肝、息风止痉之功。常用治小儿急惊风,壮热神昏,惊厥抽搐,每与胆南星朱砂天竺黄等同用,如牛黄抱龙丸(《医学入门》);治疗痰蒙清窍之癫痫发作,症见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搐者,可与全蝎钩藤胆南星等配伍,以加强豁痰息风、开窍醒神之功。
2.热病神昏,中风痰迷
本品性凉,气味芳香,入心经,既能清心热,又能豁痰开窍而苏醒神志。用治温热病热入心包及中风,惊风,癫痫等痰热阻闭心窍所致神昏谵语,高热烦躁,口噤舌謇,痰涎壅盛等症,常与麝香冰片黄连等开窍醒神,清热解毒之品配伍,如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亦可单用本品为末,竹沥水送服。
3.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痈肿疔疮
本品性凉,为清热解毒之良药,用治火热内盛之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常与黄芩冰片大黄等同用,如牛黄解毒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年版);若咽喉肿痛,溃烂,可与珍珠为末吹喉,如珠黄散(《绛囊撮要》);用治痈肿疔疮、瘰疬,可与麝香乳香没药等合用,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结,如犀黄丸(《外科全生集》)。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0.15~0.35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注意事项】

1.非实热证不宜用。
2.孕妇慎用。
3.脾虚便溏者慎用。
4.偶有轻度消化道不适。
5.临床发现部分患者服用牛黄(主要是人工牛黄)制剂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皮疹、上消化道出血、膀胱炎等反应。其原因可能是超剂量或长期服用或服药者为特异过敏体质。

【妊娠及哺乳】

孕妇慎用。

【化学成分】

主要含胆红素;胆甾酸类成分:胆酸、去胆酸、牛磺胆酸等。还含有脂肪酸、卵磷脂维生素D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胆酸(C24H40O5)不得少于4.0%,含胆红素(C33H36N4O6)不得少于25.0%。

【药理作用】

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扩血管、降血压作用。此外,还有解热、抗炎、镇痛、抗病原微生物、利胆、保肝、降血脂等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81-183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350-35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精选本(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526-2534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976-982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037-1040
  • 饮片名称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妊娠及哺乳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