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黄

说明书

【饮片名称】

硫黄《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Liuhuang

拉丁名
SULFUR

异名
硫黄《神农本草经》;
石流黄《范子计然》;
流黄、石留黄《吴普本草》;
昆仑黄《本草经集注》;
黄牙《丹房镜源》;
黄英、烦硫、九灵黄童、山石住《石药尔雅》;
硇砂《海药本草》;
将军《汤液本草》;
硫黄《百草镜》;
天生黄《纲目拾遗》;
硫黄花《中国医学大辞典》;
硫黄粉《药物图考》。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主产于山西、河南、山东。采挖后,加热熔化,除去杂质;或用含硫矿物经加工制得。本品有特异的臭气,味淡。以色黄、光亮、质松脆者为佳。敲成碎块,生用;或与豆腐同煮,至豆腐显黑绿色时,取出,漂净,阴干后用。

【药性】

性味
酸,温;有毒。

归经
归肾、大肠经。

【功效】

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临床应用】

1.疥癣,秃疮,湿疹,阴疽恶疮
本品性温而燥,外用有解毒杀虫,止痒疗疮之功,尤为治疥疮之要药。治疥疮,《肘后方》单取硫黄为末,麻油调涂;《圣济总录》以之与风化石灰丹、腻粉共研末,生油调涂。治顽癣瘙痒,可与轻粉斑蝥冰片为末,同香油、面粉为膏,涂敷患处,如硫黄散(《证治准绳》)。治阴疽恶疮顽硬者,可与荞麦面、白面为末贴敷患处,如真君妙贴散(《外科正宗》)。
2.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
本品乃纯阳之品,入肾经能补命门之火而助元阳。可用于肾阳衰微,下元虚冷诸证。如液丹即单用硫黄治腰冷膝弱、失精遗溺等。治肾虚阳痿,可与鹿茸补骨脂蛇床子等同用。治肾不纳气之喘促,常与附子肉桂沉香等药同用,如黑锡丹(《和剂局方》)。治虚冷便秘,常与半夏同用,即半硫丸(《和剂局方》)。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涂敷患处。内服1.5~3g,炮制后入丸散服。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或香油调敷患处;或烧烟熏。

【注意事项】

1.阴虚火旺者忌用。
2.孕妇慎用。
3.不宜与朴硝、芒硝玄明粉同用。

【妊娠及哺乳】

孕妇慎用。

【毒性】

本品有毒,不宜多服、久服。硫黄在肠道中可形成硫化氢。硫化氢是一种剧烈的神经毒物,并可抑制某些酶的活性,引起组织细胞内窒息;硫化氢亦可与组织内的离子形成具有强烈刺激性的硫化,对局部黏膜产生刺激作用。中毒时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腹痛便血,头晕头痛,全身无力,心悸气短,体温升高,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继而昏迷;亦可合并肺炎、肺水肿等。硫黄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误服、过量、久服硫黄;二是服用未纯化或未经炮制的生硫黄

【鉴别用药】

1.生硫黄与制硫黄
硫黄解毒疗疮,外治用于疥癣,秃疮,阴疽恶疮。制硫黄可内服,经用豆腐制后,毒性降低,能补火助阳通便,用于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等。
2.硫黄雄黄
二药均能解毒杀虫,可外治用于疥癣、恶疮、湿疹等。然硫黄则杀虫止痒力强,多用于疥癣、湿疹及皮肤瘙痒;并具补火助阳通便之效,内服可治阳痿足冷、寒喘、虚寒便秘等。雄黄解毒疗疮力强,主治痈疽恶疮及虫蛇咬伤,内服又能杀虫燥湿祛痰,截疟,亦治虫积腹痛、惊痫及疟疾等。

【化学成分】

硫黄主要含硫(S),另杂有砷、、碲等成分。《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硫(S)不得少于98.5%,饮片含量同药材。

【药理作用】

硫与皮肤接触,在体温下产生硫化氢,可杀灭疥虫;由于微生物或上皮细胞的作用,化成五硫磺酸,而具有杀菌和杀霉菌的作用;硫化物尚能溶解角质及脱毛。本品对实验性支气管炎有一定的镇咳消炎作用。本品在肠内形成硫化氢,刺激肠壁增加蠕动而缓泻。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50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447-44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9-143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298-1299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妊娠及哺乳

  • 毒性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