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

说明书

【饮片名称】

蟾酥《药性本草》

汉语拼音
Chansu

拉丁名
BUFONIS VENENUM

异名
蟾蜍眉脂《药性论》;
蟾蜍眉酥《日华子》;
癞蛤蚂浆《新疆药材》;
蛤蟆酥《山东中药》;
蛤蟆浆《中药材手册》。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 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或黑眶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 的干燥分泌物。主产于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加工,干燥。捣碎,加白酒浸渍,时常搅动至呈稠膏状,干燥,粉碎,即成蟾酥粉。本品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以色红棕、断面角质状、半透明者为佳。

【药性】

性味
辛,温;有毒。

归经
归心经。

【功效】

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临床应用】

1.痈疽疔疮,瘰疬,咽喉肿痛,牙痛
本品有良好的解毒消肿,麻醉止痛作用,可外用及内服。治痈疽恶疮,与雄黄朱砂等配伍,用葱白汤送服取汗,如蟾酥丸(《外科正宗》)。治咽喉肿痛及痈疖,常与牛黄冰片等同用,如六神丸(《喉科心法》)。治风虫牙痛,《本草正》单用本品研细少许点患处。传统常用本品与生川乌、生南星、生半夏为末,烧酒调敷患处,作麻药使用,如外敷麻药方(《医宗鉴》)。
2.中暑神昏,痧胀腹痛吐泻
本品辛温走窜,有辟秽化浊,开窍醒神之功,嗅之亦能催嚏。治疗伤于暑湿秽浊或饮食不洁而致痧胀腹痛,吐泻不止,甚至昏厥,可与麝香丁香雄黄等药同用,用时研末吹入鼻中取嚏,如蟾酥丸(《集验简易良方》)。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0.015~0.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掺膏药内贴患处。

【注意事项】

1.本品有毒,并有收缩子宫的作用,孕妇慎用。
2.本品有毒,内服慎勿过量;外用不可入目。
3.本品加工时,切勿使浆汁染入眼中,以免发生肿痛;若已染入,可用紫草汁洗涤,有消肿之效。

【妊娠及哺乳】

孕妇慎用。

【毒性】

1.本品有毒。
2.蟾酥毒性较大,使用不当易中毒,中毒反应发生快,症情危重。故临床应用时须小心谨慎,用药后宜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切不可多服、久服。
3.中毒及解救:
(1)中毒原因:主要是过量服用。蟾酥对小鼠半数致死量为41mg/kg(静脉),96.6mg/kg(皮下),36.24mg/kg(腹腔)。
(2)中毒表现:蟾酥吸收快,多在0.5~2小时内发病,表现为频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反应,严重者可致脱水;神经系统可见头晕、头痛、口唇或四肢麻木、嗜睡、出汗、膝腱反射迟钝或消失,脑供血不足可致惊厥;循环系统可见胸闷、心悸、心动缓慢或心律不齐,少数可见脉细弱、口唇发绀、肢冷、血压下降等休克现象,心电图可见房室传导阻滞、ST段降低与T波倒置。
(3)解救方法:基本与洋地黄中毒同。阿托品蟾酥中毒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视病情给予补液及抗休克治疗。另外,临床研究显示,局部外敷25%硫酸山莨菪碱溶液与静脉滴注酚妥拉明均能使蟾酥注射液引起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下降,疼痛持续时间缩短,疼痛程度减轻。此不失为减轻蟾酥注射液所致局部疼痛的有效办法。

【鉴别用药】

1.生蟾酥蟾酥
二者为蟾酥的不同炮制品种,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等作用相似。然生蟾酥毒性大,作用峻烈,多制成丸散外用,而且生品质硬难碎,对操作者有刺激性。经酒制后,便于粉碎,并能减少对操作者的刺激性,经炮制后成蟾酥粉,毒性降低,常用于痈疽,疔疮,牙痛,咽喉肿痛等症。
2.蟾酥冰片
二药均有开窍醒神,止痛之功,适用于窍闭神昏,痈肿咽痛等。然蟾酥辛温、有毒,辛散温通,麻醉止痛,解毒消肿,辟秽化浊,还可用于中暑神昏,痧胀腹痛吐泻。冰片苦寒,多用于热病神昏,并有清热止痛,明目退翳,防腐生肌之功,还可用于目赤肿痛,疮溃不敛,水火烫伤。
3.蟾酥牛黄
二药均有开窍,解毒之功,适用于窍闭神昏,咽痛喉痹,痈肿疔疮等证。然蟾酥温开窍,解毒辟秽,还可用于中暑神昏,痧胀腹痛吐泻。牛黄性凉,并能清心祛痰,多用治热病神昏;还能凉肝息风,用于小儿惊风,癫痫

【化学成分】

主要含蟾蜍毒素类,如蟾毒、蟾毒配基脂肪酸酯、蟾毒配基硫酸酯等,蟾毒配基类,蟾毒色胺类,以及其他化合物,如多糖类、有机酸、氨基酸、肽类、肾上腺素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华蟾酥毒基(C26H34O6)和脂蟾毒配基(C24H32O4)的总量不得少于6.0%。

【药理作用】

蟾毒配基类和蟾蜍毒素类均有强心作用,又有抗心肌缺血、抗凝血、升压、抗休克、兴奋大脑皮层和呼吸中枢,以及抗炎、镇痛及局部麻醉作用。蟾毒内酯类和华蟾素均有抗肿瘤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401-402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45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下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447-2455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069-1075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304-1307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妊娠及哺乳

  • 毒性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