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

说明书

【饮片名称】

雄黄《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Xionghuang

拉丁名
REALGAR

异名
黄食石《神农本草经》;
石黄《本草经集注》;
黄石《药性论》;
熏黄《新修本草》;
天阳石《石药尔雅》;
鸡冠石《石雅》。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主产于湖南、湖北、贵州。采挖后,除去杂质。本品微有特异的臭气,味淡。以色红、有光泽者为佳。照水飞法水飞,晾干。生用,切忌火煅。

【药性】

性味
辛,温;有毒。

归经
归肝、大肠经。

【功效】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

【临床应用】

1.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
本品温燥有毒,外用或内服均能以毒攻毒而解毒杀虫疗疮。治痈肿疔毒,可单用或入复方,且外用为主,如《千方》以本品为末外涂治痈疽肿毒;亦可与白矾同用,如二味拔毒散(《医宗鉴》);配伍乳香没药麝香为丸,如醒消丸(《外科全生集》)。《肘后方》用本品与黄连、松脂、发灰为末,猪脂为膏外涂,治疗疥癣。用治蛇虫咬伤,轻者单用本品香油调涂患处;重者内外兼施,如《瑞竹堂经验方》以之与五灵脂共为细末,酒调灌服,并外敷。
2.虫积腹痛,惊痫,疟疾
本品内服能杀虫,燥湿祛痰,截疟。传统用治虫积腹痛,惊痫,疟疾等,但现代临床已较少使用。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0.05~0.1g,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熏涂患处。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内服:研末,每次0.15~0.3g。
2.外用:适量,研末敷,调敷,或烧烟熏。

【注意事项】

1.孕妇禁用。
2.阴亏血虚者禁用。
3.本品性温有毒,内服宜慎;中病即止,不可久用、大量使用。
4.本品应水飞入药,切忌火煅。煅烧后即分解化为三化二砷(As2O3)),有剧毒。

【妊娠及哺乳】

孕妇禁用。

【毒性】

1.雄黄因含砷而毒性较大。砷是一种全身原浆毒物,可以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干扰细胞代谢,引起血管、肝、肾、大脑、神经、胃肠等组织器官的损害。
2.中毒主要原因:一是炮制不当(雄黄煅烧后易生成毒性更大的三化二砷(As2O3));二是煎服剂量较大,或入丸散剂超剂量服用,或长期应用。外用亦不可大面积涂搽或长期持续使用,以免皮肤吸收积蓄中毒。
3.中毒症状:主要为上吐下泻。
4.中毒解救:雄黄中毒主要是As3+与组织细胞内的巯基结合而导致各组织细胞代谢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病症,故清除组织内As3+为解毒之关键。As3+易吸附氢,形成不溶性的亚砷酸而产生沉淀,故中毒患者,在洗胃后即应给予氢溶剂口服。特效解毒剂二巯基丙磺酸和二巯基丁二酸因其含有两个活泼的巯基(一SH),能与As3+结合成不易分离且无毒性的络合物,从而防止巯基酶与砷的结合;同时其还能与巯基酶竞争,夺取已与酶结合的As3+,使酶系的巯基释放出来,从而使酶的活性恢复。由于上药与As3+有特殊的亲和力,故临床上在雄黄中毒后除给予对症及支持疗法外,特效解毒剂宜及早地投入。此外,防己具有利尿排砷作用,As2O3)在体内吸收快排泄慢(仅服1次,则须3~10日才能排尽),而防己可以加速砷的排泄,常与解毒之甘草绿豆浓煎服用。

【鉴别用药】

雄黄雄黄
二者为雄黄的不同炮制品种,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等作用相似。然雄黄粉为经炮制水飞而成的极细粉,可除杂质,降低毒性,便于内服、外用。

【化学成分】

主要含二硫化二砷(As2S2)。约含砷75%,硫24.5%,还含有少量铝、、硅等元素。《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砷量以二硫化二砷(As2S2)计,不得少于90.0%。

【药理作用】

雄黄体外对黄色葡萄球菌有杀灭作用,提高浓度也能杀灭大肠杆菌;1%雄黄可抑制人型、牛型结核杆菌与耻垢杆菌;其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雄黄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发挥其抗肿瘤作用。此外,可抗血吸虫及疟原虫。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50-351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446-44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34-139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316-1320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296-1298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妊娠及哺乳

  • 毒性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