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枝莲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半枝莲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边条林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唇形科植物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 D.Don的全草
  • 出处: 中国瑶药学
  • 功效: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止血,止痛,抗癌。
  • 主治: 治阑尾炎、肝炎、小儿支气管炎肺炎、肺脓疡、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外伤感染、化脓性骨髓炎、无名肿毒、淋巴结炎。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Scutellaria barbata D.Don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2~35(~55)厘米,茎四方形。单叶对生,三角状卵形,边有浅钝牙齿。花紫蓝色,唇形,单生于茎和分枝上部叶腋。小坚果扁球形,有小瘤状突起。花期5~6月,果期6~8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水田边、溪旁或湿草地上。产于广西上林、金秀、桂平、平南、藤县、昭平等县;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浙江、广东、贵州、云南、四川等省份。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5~6月花开时采,鲜用或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微辛,性平。
  • 用法用量: 15~30克,水煎服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肺脓疡 边条林(半枝莲)、钳模咪(鱼腥草)各30克,水煎服。 2.淋巴结炎 边条林(半枝莲)、叶瑰旁(野菊)、烈从楼(九里明)各30克,水煎服,并用鲜品适量捣敷。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全草含红花素,异红花素,高山黄芩素,高山黄芩甙,β-谷甾醇,硬脂酸,生物碱[1,2],多糖[3]等。另据报道,从地上部分分离得到汉黄芩素,半枝莲素,半枝莲种素,柚皮素,芹菜素,粗毛豚草素,圣草素,木犀草素,5,7,4'-三羟基-8-甲基黄烷酮,5,7,4'-三羟基-6-甲基黄烷酮,4'-羟基汉黄芩素,7-羟基-5,8-二甲黄酮,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辛基丙酮,对-香豆酸,原儿茶酸,熊果酸,植物甾醇,植物甾醇-β-D-葡萄糖甙[4]等。
  • 药理作用: 1.抗癌作用  用美蓝试管法筛选试验表明,半枝莲对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AML)血细胞有轻度抑制作用;用细胞呼吸器筛选试验表明,对AML血细胞的抑制率大于75%[1]。 2.免疫调节作用  半枝莲多糖在体外可促进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淋巴细胞转化,其最适浓度为400r/ml。皮下注射给药1星期后可明显提高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酯酶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促进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但大剂量注射(200mg/kg)可抑制小鼠胸腺指数,对脾指数无影响[2]。 3.抑菌作用  50%半枝莲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3]。 4.解痉祛痰作用  红花素有较强的对抗由组胺引起的平滑肌收缩作用,并有很好的祛痰作用[4]。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