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玉米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骨灭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禾本科植物玉蜀乘 Zea mays L.的全株。
  • 出处: 中国瑶药学
  • 功效: 穗轴(包谷心),健脾利湿。花柱(玉米须),清热利尿,平肝,利胆。种子,调中开胃,益肺宁心。根,利尿,祛瘀。
  • 主治: 包谷心,治脚气水肿、泄泻、小便不利、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玉米须,治肾炎水肿、脚气、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胆结石、尿路结石、高血压糖尿病、吐血、衄血、乳汁不通。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Zea mays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一年生栽培作物。秆粗壮,高1~4米,常不分枝;下部节上常有支柱根。叶片剑形或线状披针形,边波状皱折,中脉明显,顶端渐尖。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顶生,由数个至多数总状花序组成大而疏散的圆锥花序;雄小穗有小花2朵,成对生于延伸的穗轴的一侧,一无柄,一有柄,两颖近等长;外稃与内稃均与颖等长,顶端急尖;雌花序生于叶腋,由8~16列或更多列的小穗生于粗大的德轴上,全藏于多数叶状总危内;花柱长丝状,伸出总苞外,为白、黄、红、紫蓝色。花果期5~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我国各地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果实成熟后采,晒干备用或鲜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穗轴(包谷心),味甘,性平。花柱(玉米须),味甘,性平。种子,味甘、淡,性平。根,味甘,性平。
  • 用法用量: 包谷心9~12克,玉米须30~60克,水煎服,或烧存性研粉开水冲服。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糖尿病 骨灭(玉米)须30克,水煎服。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种子含淀粉达61.2%,脂肪油4.2%~4.75%,生物碱类约0.21%;尚有维生素B1、B2、B6,烟酸,泛酸,生物素等B族维生素,玉蜀黍黄质等类胡萝卜素,槲皮素,异槲皮甙,果胶,玉蜀黍嘌呤,吲哚-3-乙酸,还含3β-羟基-24-甲基-9,19-环羊毛甾-23-烯,2,7-二羟基-3H-1-杂-4-氮杂萘-3-酮-2-β-D-葡萄糖甙[1-3]等。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