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薯莨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白薯莨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钳烈台别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薯蓣科植物白薯莨Dioscorea hispida Dennst的块茎。
  • 出处: 中国瑶药学
  •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祛瘀,止血抗癌。
  • 主治: 治瘰疬、子宫癌、痈疮肿毒、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Dioscorea hispida Dennst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有刺缠绕藤本。块茎大小不一,卵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外面褐色,有多数长须根,断面新鲜时白色或稍带蓝色。茎圆柱形,长达30米。掌状复叶互生,有长柄;小叶3枚,中央小叶倒卵圆形,倒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6~12厘米,宽4~12厘米,顶端骤尖,基部近圆形,进全缘,基出5脉,侧生小叶较小,斜卵状椭圆形,基部扁斜。花单性,雌雄异株:穗状花序排成圆锥状;雌花序集成圆柱状,密被柔毛;雌花疏离,花被片6,2轮,基部合生;雄蕊6,3枚退化,雄花与之相似。蒴果三棱形长椭圆形;种子具翅。花期4~5月,果期7~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沟谷边的灌丛中或林边。产于广西邕宁、南宁、武鸣、田东、百色、靖西、苍梧、富川、钟山、陆川、博白、北流等县市;分布于福建、广东、云南、西藏等省份;印度、马来西亚也有。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鲜用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甘,性凉,有毒。
  • 用法用量: 6~9克,水煎,饭后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或水煎洗。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薯蓣碱[1]。
  • 药理作用: 1.中枢兴奋作用  本品所含薯蓣碱对大鼠、小鼠均可引起印防己毒素样惊厥,表现阵挛性和不协调的惊厥形式,大剂量可产生强直阵挛性发作,在接近惊厥剂量时有某些催醒作用[1]。 2.其他作用  薯蓣碱皮内注射对豚鼠有局部麻醉作用;能增强肾上腺素对麻醉猫的升压作用,而对离体豚鼠回肠则有对抗乙酰胆碱作用。对正常大鼠有抗利尿作用,1mg相当10μu垂体后叶素[1,2]。 3.毒性  薯蓣碱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60mg/kg[1,2]。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