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子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维吾尔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红花子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扎让杂 欧如合
-
民族药名出处:
《注医典》
-
药材来源:
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成熟种子。
-
出处: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
功效:
生干生热,清除异常黏液质,化痰止咳,通利肠道,稀化过浓体液,除郁养心,祛风止痒。
-
主治: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痰多咳嗽,大便不通,肠道绞痛,抑郁症,心悸,麻风病,皮肤瘙痒。
1.《注医典》:“清除烧焦黏液质体液,增强性欲等。治体内烧焦黏液质增多,性欲低下等。”
2.《拜地依药书》:“清除烧焦体液,燥湿除癣,祛风止痒,清音利喉,除郁解毒,消除黏液质性伤寒等。治各种湿疹,皮肤瘙痒,声音异常,忧郁症,麻风病,黏液质性伤寒等。”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arthamus tinctorius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参见“红花”条。附: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 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直立,基部多少木化.上部分枝。单叶互生,革质,较硬,近无柄,常半抱茎,卵形或卵状片披针形,长3.5~9cm,宽1~3.5cm,基部渐狭,先端尖,边缘有刺齿,上部叶较小,呈苞片状。头状花序顶生,直径3~4cm,总苞近球形,总苞片多层,外侧2~3层披针形,上部边缘有不等长锐刺;内侧数层卵形,边缘膜质,无刺,最内层鳞片状薄膜质。花两性、管状,先端5裂,长2~2.5cm,聚药雄蕊5枚,雌蕊1,花柱细长,伸出花药管外,柱头2裂,裂片短,舌状。瘦果倒卵形长约5mm,白色,具4肋。花期6~7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均为栽培。我国主产于河南、浙江、江苏、四川、新疆等地,国外印度、埃及、欧洲各国等地亦有分布。
在商品上红花又以产区不同而分为5种:
1.怀红花 色红,味较辛。生产河南泌阳(怀庆)、汲县(卫辉)、鄢陵、新乡等地,以安徽毫县为集散地的亦统称为怀红花。卫辉货,花较大;鄢陵货,花较小。
2. 川红花 花色较杂。主产四川南充、简阳、永川等地。有胭脂色、红色和红中兼白色的,前者较优,后者最次。
3.云红花 橘色,主产云南省巍山、大理、昭通等地。
4. 杜红花 色黄、花大、香味较浓。主产于浙江的慈溪、余姚、宁波等地。江苏的海门、启东、南通等地产品亦称杜红花,但较浙江的为次。
5.草红花 色为红黄或黄色,油性较差但产量多。主产新疆、陕西、甘肃、山东及华北、东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若本品缺货,可用笃耨香子代。
-
采收加工:
秋季红花干燥,茎枝发白果实坚硬后,割收茎枝,打下种子。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种子倒卵形,略扁,长5~7mm,宽2.8~3.9mm,厚2~3mm;表面淡棕色,顶端钝圆,下端尖,稍扁生一小圆点状种脐。种皮薄膜质。胚直生,含油份,胚根短锥状;子叶2枚,肥厚,椭圆形,接合面中央常凹人。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果皮表皮细胞浅黄色,表面观呈多边形,稍延长,胞间层不清晰,垂周壁略呈念珠状增厚;断面观呈扇方形,壁厚;中果皮细胞浅黄色,壁梢增厚,多角形,稍延长。石细胞散在,类圆形、长方形、圆三角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长径35~75μm,短径15~35μm,壁厚5~15μm,纹孔椭圆形,胸腔大,孔沟明显。纤维成束或散在,呈梭形,先端尖或钝圆,直径10~30μm,长70~120μm,壁厚,纹孔点状。油商浅黄色呈球形,大小不一。厚壁细胞长至100μm,壁厚,细胞壁波状弯曲;色素块红棕色,形状不规则。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热,味甘。
1.《注医典》:“二级干、一级热。”
2.《拜地依药书》:“二级热。”
3.《药物之园》:“一级未干、二级热。”
-
用法用量:
内服:3~10g。外用:适量。可入散剂、汤剂、糖浆剂、蜜膏、小丸等;可入敷剂、软膏等。
-
考证:
《药物之园》载:“红花子,是一种众所周知的植物红花的种子;原植物高约3尺,带刺,叶边有齿,叶朝上,上叶比下叶大一些,茎和叶初期为绿色,后期变为白色,花序头状,边缘有不等长锐刺,花瓣细长,红色。种子有7或8粒,有壳,白色,日久变黑,壳内有仁,黄色。”根据上述维医本草所述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医所用红花子一致。
-
制剂:
艾比 扎让杂 小丸 红花子、盒果藤根皮各10g,阿里红、芹菜子、洋茴香各5g,食盐3g。药物研成细粉,过罗,与适量小茴香蒸露制成0.3g的小丸即可。功能清除异常黏液质,清理胸肺,消除伤寒。主治异常黏液质增多,呼吸不畅,四季伤寒。内服,每日2次,每次3丸,用开水冲服。(《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方剂部分)
-
选方:
1.治体内烧焦黏液质增多,性欲低下 取适量红花子,研成细粉,与适量无花果或蜂蜜同食。(《注医典》)
2.治各种湿疹,皮肤瘙痒 取适量红花子,研成细粉,与适量牛乳冲服。
3.治声音异常 取适量红花子,煎汤内服。
4. 治抑郁症,麻风病 取适量红花子,研成细粉,浸泡适量水中取黏汁,加适量牛乳制成酸奶,过滤取之清液,与适量菟丝草粉冲服。
5. 治黏液质性伤寒 取适量红花子,研成细粉,浸泡适量水中取黏汁,加适量山扁豆、牛乳制成酸奶,过滤取之清液饮用。(2~5方出自《拜地依药书》)
-
注意事项:
本品对胃有害,矫正药为洋茴香。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种子含油30.2%,种仁含油45%~49%,种子油中含亚油酸73.6%~78.0%,油酸12.0%~15.2%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等,去油的种仁含蛋白质61.5%~63.4%[1]。
-
药理作用:
对高胆固醇血症的家兔,口服红花油每日1g/g,可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非酯化脂肪酸水平。红花油也能兴奋某些平滑肌器官如小肠、支气管等。冠心2号对离体大鼠回肠有抑制作用,并能拮抗乙酰胆碱所引起的肠道痉挛[1]。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维吾尔药材标准(上册).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3.107
药理
[1]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维吾尔药材标准(上册).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