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苣根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菊苣根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卡森依力提孜
  • 民族药名出处: 《拜地依药书》
  • 药材来源: 为菊科植物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的根。
  • 出处: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 功效: 生于生热,成熟异常黏液质,开通阻滞,通畅尿道,利尿退肿,散气止痛。
  • 主治: 主治湿寒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湿寒肝阻,慢性肝炎,尿路阻滞,全身水肿,小便不利,小关节疼痛等。 1.《注医典》:“解毒虫之毒等,治责虫叮伤等。” 2.《药物之园》:“散发异常体液,清理消化道,纯化血液,消退内脏炎肿,消除慢性伤寒等。”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ichorium intybus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参见“菊苣’条。附:菊苣Cichorium intybus L.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粗壮,茎具条棱,合轴分枝,有糙毛。基生叶倒披针形,长10~20cm,大头羽状深裂或浅裂,基部下延成有翅的叶柄,中脉及叶柄密布白色粗绢毛,茎生叶小或退化成鳞片状,全线或浅裂。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或2~3个簇生于中上部叶腋,总苞圆柱状,总苞片2层,外层5枚,内层8枚,上缘有毛;全为舌状花,蓝色;聚药雄蕊蓝色,柱头2裂,具刷状毛。瘦果,具短冠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新疆各地均有分布;国外前苏联、土耳其、伊朗、阿富汗、新西兰、美洲、非洲、欧洲和澳洲其他地区等均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若本品缺货,可用小茴香根代。
  • 采收加工: 深秋挖出根部,洗去泥沙,除去须报及残茎,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二级干、一级热,味淡。
  • 用法用量: 内服:3~12g。外敷:适量。可入蒸露剂、糖浆剂、汤剂、泡剂、散剂等制剂。
  • 考证: 《拜他依药书》载:“菊苣根,是菊苣的根;原植物分家生和野生两种,野生的叶比家生的叶较宽;家生的又分两种,一种的叶较宽,与莴苣叶相似,另一种的叶较细,较长,味辛;根味淡、”根据以上维吾尔医本草所述植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菊苣根一致。
  • 制剂: 谢日比提 比合 卡斯尼 糖浆 菊苣根24g,玫瑰花雪莲花、天山堇莱各18g,菊苣子9g,大枣7枚,刺糖60g。药物浸泡在适量水中,过一昼夜,用温火煎至剩下一半时,过滤去渣,刺糖浸泡在100ml开水中,溶出药液,过滤去渣,两液合并制备糖浆即可。功能开通肝阻,消退内外炎肿,利尿退肿,软肠通便,散发异常物质,纯化血液,清热解毒。主治肝内生阻,外炎肿,小便不利,大便不畅,体内异常物质增多,血液异常,邪热丹毒等。内服,每日2次,每次10~30ml。(《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方剂部分)
  • 选方: 1.治毒虫叮伤 取适量菊苣根,研成细粉,与适量调合剂制成软膏,外敷于患处。(《注医典》) 2.治异常黏液质增多,消化道阻塞,血液质异常,内脏炎肿,慢性伤寒 取适量菊苣根,前汤内服或研成细粉,过罗,用开水冲服。(《药物之园》)
  • 注意事项: 可引起恶心,矫正药为蜂蜜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地塞米松致肝损伤大鼠喂饲含菊苣根粉的饮食,可降低大鼠肝脏总脂质、三酰甘油等,减轻病变。正常大鼠喂饲根粉,也可降低肝脏总脂质[1]。
  • 参考文献: 药理 [1]Kaur N,et a1.CA,1990,112:138097z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