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黛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维吾尔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青黛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成托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爵床科植物马蓝Strobilanthes cusia(Nees)Kuntze、蝶形花科植物木蓝Indigofera tinctoria L.、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等植物叶中经提取而得的干燥色素,称为青黛。
-
出处:
中国瑶药学
-
功效:
清热解毒,泻肝凉血。
-
主治:
治温病高热、斑疹、咯血、吐血、小儿惊痫、疮肿、腮腺炎、蛇虫咬伤。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Strobilanthes cusia(Nees)Kuntze;Indigofera tinctoria L.;Isatis indigotica Fort.;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为极细的粉末,灰蓝色或深蓝色,质轻,易飞扬,可粘手、粘纸。具草腥气味。以体轻,粉细,能浮于水面,燃烧时生紫红色火焰者为佳。如质重坚实,呈团块状,有白色小点,置水中有颗粒状下沉者品质为次。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广西部分瑶、壮族居住县有产;主产于福建、安徽、江苏、云南等省份,此外江西、河南、四川亦有。福建产者品质最佳。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青黛来源植物的茎、叶,置缸内,用清水浸泡2~3昼夜,至叶烂脱枝时,捞去枝条,每5000克叶加入石灰500克,充分搅拌至浸液成紫红色,捞取液面泡沫,晒干即得。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咸、微酸,性寒。
-
用法用量:
1~6克,水煎或入丸服;外用适量冷汗水调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l.蛇虫咬伤 成托(青黛)、荣元(雄黄)各等分研细末,每次用6克,温开水或酒送服。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从马蓝制得的青黛分得的:靛玉红,靛蓝,异靛蓝[1,2]。从蓼蓝制得的青黛中分得靛玉红,靛蓝,N-苯基-2-萘胺,β-谷甾醇,虫漆蜡醇[1],靛甙,松蓝甙B,色氨酮,青黛酮[3]。从木蓝制得的青黛中分得:靛玉红[4],从菘蓝制得的青黛中分得:靛玉红,青黛酮,靛红,正二十九烷[5]。
-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青黛中成分靛玉红具有抗肿瘤活性。靛玉红吐温混悬剂以200mg(kg·d)给荷瘤大鼠皮下注、腹腔注射或灌胃,连续6~10d,对大鼠W256实体瘤抑制率可分别达47%~52%、50%~58%以及55.7%。靛玉红200mg/kg皮下注射2次,也可延长腹水型大鼠W256的生存时间。靛玉红500mg/(kg·d)灌胃,连续9~10d,对小鼠Lewis肺癌抑制率达43%,对小鼠乳腺癌、小鼠肉瘤S180亦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L7212、P388、L1210等无明显抑制作用[1-4]。
2.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证明青黛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志贺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具有抗菌作用[5,6]。从蓼蓝、菘蓝叶中及所制青黛中分离得到色胺酮,对羊毛状小孢子菌、断发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紫色癣菌、石膏样癣菌、红色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7个皮肤病真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为5μg/ml[7-9]。
3.毒性 小鼠一次灌胃靛蓝32g/kg、靛玉红25g/kg,均不引起动物死亡;而靛蓝和靛玉红1次腹腔注射LD50分别为2.20g/kg±0.23g/kg和1.11g/kg±0.14g/kg[3]。大鼠灌胃靛玉红500mg/(kg.d)、1000mg/(kg.d),连续1月,未见体重、血象、骨髓象、肝肾功能、心电图改变[1,3,4]。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