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
案例详情
【案例描述】
- 男,19岁。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起始于颈部后逐渐向下蔓延至胸背部、双上肢及双下肢,分布对称,压之不退色,未治疗,为求进一步诊治来看门诊。 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及手术史,否认输血史。粉尘过敏,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烟酒嗜好。否认家族中遗传病史。 T36.3℃,P80次/分,R16次/分,BP115/75mmHg。神清语明,步入病房,查体合作,颈部、胸背部及四肢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咽充血,扁桃体不大,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粗,双肺下野多可闻及细湿啰音,心音有力,节律整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肝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 血常规 WBC3.0×109/L,Hb146g/L,Plt10×109/L。
【诊断】
- 再生障碍性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 }
【处方】
-
1.完善血尿便常规、生化系列、凝血、抗核抗体系列、风湿三项、血清补体、甲功系列、细菌抗体、肝胆脾彩超、骨髓穿刺等相关检查。
2.经上述检查后,结合患者病史、血象、骨髓象,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主要治疗方案包括:
环孢素胶囊每次75mg,口服,每12小时1次(初始剂量,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
十一酸睾酮胶丸每次40mg,口服,每天3次;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液80mg+NS1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
治疗期间监测环孢素血药浓度分别为67.1ng/ml、120.6ng/ml、314.4ng/ml和204.6ng/ml,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环孢素单次剂量分别为100mg、125mg、100mg、100mg,最终维持剂量为每次100mg,口服,每12小时1次。
在此期间,患者出现反复发热,多次病原学培养阴性,先后给予美罗培南1.0g+NS 100ml,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
万古霉素1.0g+注射用水10ml+NS250ml,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
米卡芬净150mg+NS1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等药物抗感染治疗,效果均不佳,后调整为: 注射用伏立康唑每次400mg+NS250ml,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第1天,共2剂);注射用伏立康唑每次250mg+NS250ml,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第2天起);症状逐渐控制,结合肺部影像学的明显空洞形成,临床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遂改为口服伏立康唑片200mg,口服,每12小时1次。
联合用药4月余,血象仍未见明显改善,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无关供者9/ 10相合,男供男,O供B)。
移植后继续使用环孢素每次100mg口服,每12小时1次,控制免疫反应,监测血药浓度216.8ng/ml。患者出现血压逐渐升高,最高值达150/100mmHg,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每次5mg,口服,每天1次;肌酐逐渐升高,最高值达242.8μmol/L。停用环孢素,更换为他克莫司胶囊每次0.5mg,口服,每12小时1次(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抗排斥,加用海昆肾喜胶囊每次0.44g,口服,每天3次,百令胶囊每次2.0g,口服,每天3次,肌酐逐渐下降,维持在160μmol/L左右。
治疗期间监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分别为 9.2ng/ml、15.1ng/ml、10.6ng/ml和10.8ng/ml,根据监测结果调整他克莫司剂量分别为0.5mg,口服,每12小时1次;0.5mg,口服,每天1次。最终维持剂量为0.5mg,口服,每天1次。
行肾穿刺活检,活检结果显示穿刺组织见15个肾小球,其中1个小球全球硬化,其余小球改变较轻,大片状肾小管上皮细胞等立方空泡变性,灶性小管萎缩,灶性间质纤维化,多灶性间质水肿,小动脉壁增厚。病理诊断为“环孢素肾毒性”。考虑已出现不可逆性肾损伤,继续给予改善肾功能药物,最终肌酐降至100μmol/L左右,并长期维持在该水平。
患者排斥反应主要表现为带状疱疹、皮疹、腹泻等,在经过环孢素、他克莫司、激素等治疗后,逐渐好转。
患者现一般状态良好,血象恢复正常,继续口服他克莫司抗排斥,海昆肾喜胶囊、百令胶囊改善肾功能,伏立康唑片治疗真菌感染。
出院后,伏立康唑片每次200mg,口服,每12小时1次(餐前1小时或餐后1小时温水送服);他克莫司胶囊每次0.5mg,口服,每12小时1次(餐前1小时或餐后2~3小时服用);百令胶囊每次2.0g,口服,每天3次;海昆肾喜胶囊每次0.44g,口服,每天3次。
案例描述
关键词
诊断
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