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必须将剂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宜持续服用较大剂量,以免积蓄中毒。外用时,通过皮肤、黏膜及创面组织吸收过量,亦可导致中毒,故涂敷面积不宜过大,亦不宜持续久用。以防局部吸收中毒。
2.
信石为国家规定的毒性
中药管理品种,使用需凭医生签名的正式处方。
3.毒理:三
氧化二砷有剧毒,目前一般认为
砒石的致死量为100~200mg。口服吸收后,随血液分布至全身各脏器,而以骨和毛发贮存量较大且较久。砷为原浆毒,对蛋白质的巯基有巨大亲和力,能抑制在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许多巯基的酶,使细胞呼吸和
氧化过程发生障碍,还能直接损害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壁。砷剂还可使肝脏变性坏死,心、肝、肾、肠充血,上皮细胞坏死。还可致癌、致畸、致突变等,对皮肤、黏膜有强烈腐蚀作用。
4.中毒表现:
(1)急性中毒:患者首先感到咽喉干辣、烧灼,常伴有剧烈的恶心、呕吐,严重者可见血性呕吐物。随后整个腹部痉挛性绞痛,出现
腹泻,逐渐变成水样便,甚至米汤样大便。
腹泻与呕吐同时并存。剧烈的吐泻引起机体脱水,肝脏受损,中枢缺
氧,造成机体衰竭,血压下降,发生
休克。急性中毒患者黏膜受损明显,眼结膜可见红丝密布;鼻中隔糜烂充血;口腔糜烂并发出恶臭味;齿龈肿胀充血。当黏膜高度充血时,可引起出血。皮肤可因
呼吸困难缺
氧而出现青紫。急性中毒患者神智常清楚,中枢性的损害一般表现为剧烈的
头痛、头晕、四肢疼痛、麻木,以致不能行走。中毒极严重者,往往在食后数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死亡。一般中毒严重者,如未能及时救治,亦多在1~2日内死亡。早期死亡的原因是呼吸、循环衰竭及急性肝坏死、中枢中毒的麻痹。如果一两日内未死亡,一般多能恢复,也有少数可引起慢性中毒性肝炎。
(2)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和少量服用
信石可致慢性中毒。主要临床表现有:①皮肤黏膜方面:接触部位皮肤粗糙、干燥、毛发脱落、手心和足底皮肤增厚,口角、眼睑、手指、足趾、腋窝、阴囊等处发生丘疹、疱疹、脓疱、湿疹、痤疮等;或发生难以愈合的溃疡;长期接触,皮肤见青铜色色素沉着。②神经方面:病变部位呈对称性。初期肢体感觉异常、痛觉敏感,可有麻木、刺痛、灼痛、压痛等;继而肌肉无力、行走困难、运动失调;四肢远端的感觉消失及膝反射消失,直至完全麻痹;膈神经麻痹可致呼吸停止;以后肌肉迅速萎缩,神经疼痛剧烈,患者常蜷曲而卧,伴有大小关节挛缩的后遗症。③全身状况方面:出现营养不良、
再生障碍性贫血;性欲低下或缺乏,男子见阳痿,女子月经不调、闭经、不孕、流产等。
5.中毒解救:
(1)排出毒物:洗胃后,服新沉淀的氢
氧化
铁30ml。该药可与三
氧化二砷结合成为不溶性的砷酸
铁,阻止砷被吸收。每5~10分钟给1匙,直至呕吐才停止给药。再给硫酸
镁30g以导泻,然后服
药用炭末20~30g以吸附残留于胃内的毒物。
(2)特效
解毒药:
①二巯基丙磺酸
钠:是目前治疗砒中毒效果较好的药物。急性中毒者,首剂给5%水溶液2~3ml,肌内注射,以后每4~6小时给1ml。自第2天起,根据病情及尿砷定量给以1~2ml,每日2~4次,持续一周。
②二巯基丁二酸
钠:首剂2g,溶于生理盐水20~40ml中,静脉注射,以后每日1g,共用4~5天。
③
二巯丙醇:成人每次100~200ml,肌内注射,每4~6小时1次,逐渐减少为每日2次。急性中毒者可用3~5天。
(3)一般
解毒药:1%硫代硫酸
钠:每次0.5~1.0g,静脉注射,可加速毒物的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