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麻叶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小麻叶的概览。小麻叶又名芽帅痒,归类于傣药,为胡椒科植物光轴苎叶蒟的全株,可除风止痛,活血散瘀,续筋接骨。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小麻叶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药物运用......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芽帅痒
- 分类: 傣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小麻叶
- 类别: 傣药
- 民族药名: 芽帅痒
- 民族药名出处: 《西双版纳傣药志》、《新华本草纲要》
- 药材来源: 为胡椒科植物光轴苎叶蒟的全株。
- 出处: 《中华本草》傣药卷
- 功效: 除风止痛,活血散瘀,续筋接骨。
- 主治: 主治“阻伤,路哈”(跌打损伤,骨折),“拢梅兰申”(风寒湿痹证,肢体关节酸痛,屈伸不利),“多温多约”(体弱多病),“先哈嘎兰”(肢体麻木)。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Piper boehmeriae folium (Miq. ) C.DC.var.tonkinense C. DC.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光轴苎叶蒟 Piper boehmeriaefalium(Miq.) C.DC.vr.tonkinense C.DC.又名:苎叶山蒟《中药大辞典》,苎叶胡椒《云南中药资源名录》,荨麻叶胡椒《全国中草药汇编》。 直立半灌木,高1~2m。全株有香气。节膨大,常在节处分枝,枝基亦膨大。单叶互生或近对生,具短柄;叶片膜质,变异大,椭圆形,一般长12~18cm,宽3.5~7cm,先端渐尖,基部稍渐窄而歪斜,不对称,全缘,上面有皱纹。密穗状花序与叶对生,雌雄花序的长均为7.5~15cm,花序梗较花序短;有苞片和小苞片;无花被。果扁圆形,大如绿豆,成熟时红色,果穗下垂。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1300~1800m的沟谷林下,常绿林中。分布于广西、云南。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茎枝稍弯曲,表面淡黄色,有纵棱和疣状突起。叶多皱缩,完整者展开后呈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0~22cm,宽2~7cm,叶膜质,基部偏斜,有密细腺点,侧脉5~7条,并有2对离基从中脉发出,网脉明显;叶柄较短,基部鞘状。有时可见穗状花序,较叶片稍短。气香,味辛辣。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辣、微麻,性平。入四塔。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烂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治“阻伤,路哈”小麻叶鲜品适量。捣烂,包敷患处。(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腊验方) 2.治“拢梅兰申”小麻叶15g,胡椒3g,姜10g,煎服。或取小麻叶15g,虎杖10g,鱼子兰10g,云南五味子15g,苏木15g,红花15g,香樟木15g,泡酒内服,每次10~20ml。(景洪市名傣医康郎仑验方) 3.治“多温多约”,“先哈嘎兰”小麻叶20g,苏木15g,当归20g,红花10g,蛤蚧15g。泡酒内服,每次10~20ml。(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傣医康郎香验方)
- 注意事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