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

说明书

【饮片名称】

常山《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Changshan

拉丁名
DICHROAE RADIX

异名
互草《神农本草经》;
恒山、七叶《吴普本草》;
鸡骨常山《本草经集注》;
翻胃木(侯宁极《药谱》);
常山《中国药用植物志》;
茗叶常山、土常山、大刀《湖南药物志》;
常山、树盘根、一枝蓝《云南中草药选》;
鸡骨风、风骨木、白常山(广州军区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摆子药(贵州)。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 Dichroa febrifuga Lour. 的干燥根。主产于四川、贵州。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切薄片。本品气微,味苦。以切面黄白色、味苦者为佳。生用或炒用。

【药性】

性味
苦、辛、寒;有毒。

归经
归肺、肝、心经。

【功效】

涌吐痰涎,截疟。

【临床应用】

1.痰饮停聚,胸膈痞塞
本品辛开苦泄,善于开泄痰结,其性上行,能引吐胸中痰饮,适用于痰饮停聚,胸膈壅塞,不欲饮食,欲吐而不能吐者。常以本品配甘草,水煎和蜜温服。然此法今已少用。
2.疟疾
古有“无痰不成疟”之说。本品善于祛痰而截疟,为治疟之要药。适用于各种疟疾,尤以治间日疟、三日疟为佳。古方常单用本品浸酒或煎服治疟,临证亦可配伍运用。若治疟疾寒热往来,或二、三日一发者,可与槟榔厚朴、草豆蔻等同用,如常山饮(《圣济总录》);若虚人久疟不止者,可与黄芪人参何首乌等同用;治疗疟久不愈而成疟母者,则与鳖甲三棱莪术等同用,如截疟常山饮(《丹溪心法》)。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5~9g。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1.内服:入丸、散。
2.涌吐可生用,截疟宜酒制用。
3.治疟宜在寒热发作前半天或2小时服用;并可配伍半夏生姜槟榔等以减轻其致吐之副作用。

【注意事项】

1.孕妇慎用。
2.体弱者慎用。
3.本品有催吐副作用,用量不宜过大。

【妊娠及哺乳】

孕妇慎用。

【毒性】

1.本品有毒。
2.本品具有强烈的致吐作用,并可致肝、肾的病理损害。
3.中毒及解救:
(1)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等;严重时能破坏毛细血管而导致胃肠黏膜充血或出血;并能引起心悸、心律不齐、发绀及血压下降,最终可因循环衰竭而死亡。
(2)中毒的主要原因是口服用量过大。
(3)解救方法:可用法半夏生姜煎水服;也可用黄连、苏叶煎水服。前者解毒作用强于后者。也可用静脉滴注葡萄糖氯化注射液,以促进毒物排泄及维持电解质平衡。不宜用甘草解毒,因与甘草同用反可加剧呕吐。

【鉴别用药】

1.生常山、酒常山、醋常山
常山的炮制品有生常山、酒常山、醋常山。生常山苦、辛、寒;有毒。生用则上行,有较强的涌吐痰饮作用,多用于胸膈痰饮积聚、癫狂等。炒黄或酒炙后可减轻恶心呕吐的副作用,毒性降低,多用于截疟。醋浸煮熟,则善化痞而不吐。
2.常山草果
二者均有祛痰、截疟的作用,可用治疟疾。但常山性寒味苦,有毒,祛热痰,截湿疟,适用于热疟、湿疟。草果味辛性温,祛寒痰寒湿,治瘴疟;尚能燥湿散寒,适用于寒湿中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
3.常山槟榔
二者均可截疟,用于疟疾。常山上行涌吐痰涎,易引起呕吐,用于胸中痰饮停聚,胸膈痞塞满闷。槟榔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可用于肠道寄生虫,食积气滞,泻痢后重,水肿脚气。
4.常山甜瓜蒂
二者均为苦寒之药,有涌吐痰饮的作用。但常山以去胸中痰饮为主;还能截疟,善治热疟、湿疟。甜瓜蒂除涌吐热痰外,还可用于宿食停留于胃;外用研末吹鼻,引去湿热之邪,可治湿热黄疸、湿家头痛

【化学成分】

主要含生物碱类成分和香豆素类成分。生物碱主要有常山碱甲、乙、丙,三者为互变异构体,总称常山碱,是抗疟的有效成分,另含常山次碱、4-喹唑酮等;香豆素类成分主要有常山素A、B等。

【药理作用】

本品水煎剂及醇提液对疟疾有效。其中常山碱甲的疗效相当于奎宁常山碱丙抗疟作用最强,约为奎宁的100倍,常山碱乙次之;常山碱甲、乙、丙还能通过刺激胃肠的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末梢而反射性地引起呕吐;此外,本品还有降压、兴奋子宫、抗肿瘤、抗流感病毒、抗阿米巴原虫、消炎、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26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441-44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27-731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303-1305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291-1293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妊娠及哺乳

  • 毒性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

相似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