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提壶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藏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倒提壶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奈玛加尔玛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紫草科植物倒提壶的干燥全草。
-
出处:
/
-
功效:
愈骨裂,散肿胀,
-
主治:
治疮疖。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ynoglossum amabile Stapf et Drumm.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高20~50cm。基生叶具长柄,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20cm,宽1.5~4cm,两面密生短柔毛,茎生叶无柄或具短柄,长2~7cm。聚伞花序单一或锐角分叉,无苞片,花梗长2~3mm;花萼长2.5~3.5mm,外面密生短柔毛;花冠蓝色,漏斗状,长5~6mm,檐部直径8~16mm,裂片圆形,长约2.5mm,附属物梯形,花丝长0.5mm,着生花筒中部;花药长圆形,长约1mm;花柱线形,与花萼近等长。小坚果卵形,长3~4mm,密生锚状刺。花、果期3~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山地灌丛、干旱路边及针叶林缘。分布于西藏、云南、甘肃南部、四川、贵州。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于每年花期采集全草,洗净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本品多已折断。根黑色,单一。地上部分密被柔毛,茎中空。叶皱缩破碎,完整者湿展后呈长圆形或长圆披针形,长2~7~20cm,宽1.5~4cm,具长柄或无柄。花蓝色漏斗状,5裂。小坚果4,卵形,长3~4mm,密生锚状刺。气微,微苦。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凉。
《形态比喻》:味苦、甘。
《藏药配方新编》:味苦、甘,性凉。
《新编藏医学》:味甘、苦,性平。
《藏医百科全书》:味苦、甘,性凉。
-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6~9g。
-
考证:
《晶珠本草》记载:奈玛愈骨裂,散肿胀,治疮疖。常分为三种:加尔玛、门布、吉卜玛。《如意宝树》记载:奈玛治新疮,干四肢水肿。《形态比喻》中说:“奈玛加尔玛生长在西藏中部温暖的地方,叶蓝色,粗糙,茎方形,较长,花浅蓝色,花被状如牛犊角尖,种子簇生,圆形,叶伸向四周,粘物,围绕。味苦、甘,治疮疖。””奈玛门布生长在大河岸上。叶粗糙,见物就粘,种子状如天仙子(藏药名:浪荡泽)。”本品与奈玛加尔玛相似而略绵软,略大,叶铺地面。”奈玛吉卜玛生长在田边地梗,叶小而粘,茎如玉绳缠绕,种子状如蛙卵,触物即粘,可治疮疖。”本品与猪殃殃(藏药名:桑孜嘎保)属同类植物,叶细蓬松,花白色,有蓝色光泽,茎长,常攀援它物。”
上述奈玛所分之三种,其中奈玛吉卜玛为刺种拉拉藤(样品来自甘南),奈玛门吾待查,奈玛加尔玛即本品。本品茎较长,微具棱,叶粗糙密生短柔毛,花蓝色漏斗状,种子圆形4个簇生等与《晶珠本草》记载相符。本品各地用法一致。
-
制剂:
/
-
选方:
一味止遗汤散:倒提壶。用于治疗遗精、头晕和体力衰败等症。
-
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