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柏

  • 音译名: 莪曲森的莫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卷柏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莪曲森的莫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卷柏科植物卷柏的全草。
  • 出处: /
  • 功效: 利湿,通便。
  • 主治: 用于通二便。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Selaginella tamariscina (Beauv.)Spr.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15cm,主茎直立,常单一,少有分枝,顶端丛生小枝,小枝腹背扁平,二歧或扇形分叉,辐射开展,干时内卷如拳。叶鳞片状,有中叶与侧叶之分,密集,覆瓦状排列,中叶腹叶斜向上,不并行,卵状长圆形,急尖而有长芒,边缘有微齿;背叶(侧叶)斜展,宽超出中叶,长卵圆形,急尖而有长芒,外侧边狭膜质,并有微齿,内侧边的膜质宽而全缘。孢子囊单生于叶腋;大孢子囊黄色,成熟时2瓣开裂,内含4个黄色大孢子,表面具小瘤状突起;小孢子囊桔黄色,内含多数桔黄色小孢子。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坡岩石上及森林下潮湿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朝鲜、日本、前苏联亦有。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8~9月采集,除去须根,洗净泥土,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全草多卷缩如拳形,大小不一,长3~10cm,基部簇生多数须根, 纤细,质较硬,浅黄棕色至棕黑色。枝丛生,形扁而有分枝,绿色或黄绿色,向内卷曲。枝上密被鳞片状小叶,近卵形,长约1.5mm,宽约1mm,先端锐尖具长芒。放大镜下可见叶缘膜质状,有细尖锯齿,无叶柄,小孢子桔黄色。质脆易折断。无臭,味淡。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1.卷柏叶横切面:上下表皮为一列厚壁细胞,有的外被角质层,可见气孔,有的具小刺状突起,其内有1~3层厚壁细胞,叶缘处厚壁细胞层数较多。叶柄为两面栅栏式,有1~3列栅栏细胞,海棉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主脉维管束周韧型,管胞数个至数十个。 2.小枝横切面:整体呈椭圆形,两侧可见残留叶基。最外为3~5层排列成环的厚壁细胞,以背、腹两面较多。木化或微木化,薄壁细胞类圆形,内含大量挥发油、叶绿粒及少量淀粉粒。维管束周韧型,类椭圆形,管胞成群,木化。 3.根(直径0.5mm)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众多小根毛。皮层由3~5层薄壁细胞及8~10余层厚壁细胞组成,其薄壁细胞层及以外组织易脱落。中柱鞘细胞1列,维管束于中心,韧皮部多压缩,木质部管胞3~8个成束,木化。 粉末鉴别:棕黄色。小孢子淡黄色,圆球形,直径35~45μm,偶见棕黄色四分大孢子,气孔不定式,直径15~20μm,副卫细胞4~7个。叶缘表皮细胞具不规则突起,细胞狭长,多细胞之长芒,长可达1mm以上。管胞多破碎,网纹长50~150μm,直径20~25μm。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取本品粗粉1g,用95%乙醇20ml,回流10min,滤过,取滤液1ml,加数滴盐酸粉少量,溶液显红色。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辛,平。
  • 用法用量: 鲜品9~15g,干品6~9g,浸膏3~5%。
  • 考证: 本品的藏药名是哇尔博拉巴的异名。《晶珠本草》记载:哇尔博拉巴生长在温暖的河川和山沟的石岩上。夏天叶片舒展,至秋冬叶片卷缩如禽爪;叶片如蛙掌,所以又称之为莪曲森的莫;花黄色,形状如毛茛花。本品功能利湿,通利大小便。
  • 制剂: /
  • 选方: 方一:卷柏益母草各30g,广木香20g,赤芍10g,甘青青兰10g,红花10g。共研细粉;治痛经、闭经。一次2g,一日2~3次。 方二:卷柏黄芪独一味各50g,刺毛绿绒蒿30g,唐古特瑞香(皮叶)10g。共研细粉;治头骨受伤、骨折、跌打扭伤。一次2~3g,一日3次。 方三:卷柏50g(炒焦),瘦猪肉100g。共煮熟,连汤带肉一并服用。治吐血,便血、尿血。 方四:卷柏50g,仙鹤草50g,独一味50g。共研细粉,治骨折,外伤扭伤疼痛,外伤出血。一次2g,一日2~3次。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1.止血作用: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常用于婴儿断脐止血。取卷柏叶洗净,烘干研末,高压消毒后,贮瓶固封后待用。在血管钳的帮助下断脐,断端撒上药粉0.5~1.0g,1~3min后松开血管钳,即能达到止血作用。临床观察273例,成功率达99%。认为本品不仅有良好的止血作用,而且有消炎及收敛作用。在成功病例中,脐部均较用线结扎者干燥无臭味,尚未发现感染或其他副作用。 2.抗肿瘤作用:本品对肺癌喉癌、滋养叶肿瘤有一定效果。如剂量过大,可致生物碱中毒,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如呼吸困难休克等。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