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陵菜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藏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委陵菜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鞠赤雅巴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委陵菜的全草。
-
出处:
/
-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
主治:
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疮出血,痈肿疮毒。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Potentilla chinensis Ser.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根粗壮肥大,稍本质。茎直立或斜上,被稀疏短柔毛及白色绢状长桑毛。基生叶为羽状复叶,有小叶5~15对,连叶柄长3~6cm,叶柄被短柔毛及绢状长毛;小叶无柄,小叶片长圆形、倒卵形或长圆披针形,长10~25mm,宽约15mm,边缘中裂,裂片三角卵形,边缘向下反卷,上面绿色被短柔毛或脱落几无毛,中脉下陷,下面密生白色绒毛,沿脉被白色绢状长柔毛;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仅小叶片对数减少;基生叶托叶膜质,褐色,外面被长柔毛;茎生叶托叶草质,绿色,边缘锐裂。伞房状聚伞花序;花梗长5~15mm,密被短柔毛,基部有苞片;花径8~10mm;萼片三角卵形,顶端急尖,副萼片带形或披针形,顶端尖,此萼片狭、短,萼片与副萼片外面均密被长柔毛和短柔毛;花瓣黄色,宽倒卵形,顶端微凹,比萼片稍长;花柱近顶生,基部微扩大,稍有乳头或不明显,柱头扩大。瘦果卵形,有肋纹,聚生于被毛的花托上。花期6~8月,果期8~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1500~3000m山坡草甸、丘陵、田埂、路旁。产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前苏联远东地区、日本、朝鲜也有。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春、秋季采收带根全草,洗净泥土,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根呈圆柱形或圆锥形,略扭曲,有的分枝,长5~15cm,少数25cm,直径约1cm。表面暗棕色或暗紫红色,较粗糙,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裂纹,栓皮有对呈片状剥落而露出浅棕色内皮;根头部较粗,残留叶柄基或茎叶,上有白色绵毛。质坚实,折断面皮部薄,暗棕色,常与木部分离,射线呈放射状排列,木质部黄白色。茎黄褐色圆柱形,被稀疏白色长柔毛,质脆易折,断面略平整,四周浅绿色,中空,髓红棕色,干缩成膜质片,贴于内周壁上。叶为羽状复叶,小叶5~15对,边缘向下反卷,叶背面密被白柔毛,中脉红褐色,明显。完整花序为伞房状聚散花序,花浅黄色。瘦果有肋纹。味微苦,涩。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组织发达,后生皮层不易察见;韧皮部间初生射线有时存在,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次生韧皮宽厚,筛管和韧皮薄壁细胞分层排列,无韧皮纤维;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发达,间以宽狭不一的射线,木质部群束由导管、木纤维及非木化木薄壁细胞组成,薄壁细胞中含有簇晶,无髓。
粉末鉴别:褐色。木栓细胞类多角形或扁长方形,内含黄棕色物;外腺毛极多,单细胞,平直或弯曲,有的缠结成团,细长,直径7~37μm,长约4000μm,壁增厚。草酸钙簇晶众多,直径7~35μm,有时可见小方晶;木纤维两端钝尖,直径7~37μm,壁作念珠状增厚; 网纹导管众多,根头毛茸单细胞,细长,直径约32μm,大多木化,壁板厚,胞腔狭小,基部平直或稍弯曲。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苦、甘,平。
-
用法用量:
配方或外用,鲜品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
-
考证:
藏医药文献未见记载,但民间医生多用本品的全草治疗痢疾、肠炎等疾病。
-
制剂:
/
-
选方:
/
-
注意事项:
根流浸膏给小鼠灌胃的LD(50)为60g/kg。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1.杀虫作用:根煎剂每日以3g/kg给感染阿米巴的大鼠灌胃,连给6天,对体内溶组织阿米巴原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体外实验却无效。
2.对平滑肌作用:叶及根煎剂1∶5000~1∶25浓度对离体蛙、心脏有抑制作用,对兔离体及在体肠管也有抑制作用,此外,还可扩张豚鼠离体支气管,兴奋豚鼠离体子官。
3.抗菌作用:全草煎剂平板打洞法,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