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鳖虫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地鳖虫的概览。地鳖虫又名项项吐勒,归类于藏药,为鳖蠊科昆虫中华地鳖的雌性全虫,可有活血止痛功效。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地鳖虫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项项吐勒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地鳖虫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项项吐勒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鳖蠊科昆虫中华地鳖的雌性全虫。
- 出处: /
- 功效: 有活血止痛功效。
- 主治: 急腹症、腹绞痛。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Eupolyphaga sinensis Warker.
- 药物分类: 动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雌雄异形。雌虫体长约35mm,黑色有光泽;身体上下扁平,但胸部和腹部的背板隆起。体卵圆形。头较小,弯问前胸腹面;咀嚼式口器,大颚坚硬;触角念珠状,长约20mm;复眼发达,环绕触角外缘如肾形;单眼2个。前胸扩大如盾状,盖于头上,背面被有细而短的密毛。背板中央有规则的细小花纹。完全无翅。足强劲有力,胫节有大而粗的刺,前足胫节有八刺位于末端部分,一刺单独位于中部下缘。雄虫体长约35mm,宽约20mm;淡褐色,无光泽。有翅2对,前翅革质,后翅膜质,淡褐色,密布极多深色碎斑,翅长于腹部。前背板宽大于长,最宽处约10mm,颜色较别处深,仅前缘处具黄色边缘。夏、秋繁殖,卵藏在甲壳质的卵囊中,幼虫无翅,两年后变为成虫。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喜栖于野外树根、枯枝落叶及石块下的阴暗潮湿处,居家的灶脚、仓下、墙下的阴暗潮湿土壤中也较多见。昼伏夜出。杂食性,喜食腐植质及富含淀粉的食物。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捕得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除去杂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
-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4~7.5g。
- 考证: 《四部医典》记述:地鳖虫的功效是医治急性肠胃炎。
- 制剂: /
- 选方: /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体外实验(2g生药/ml)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在0.01g(生药)/ml时具有强抗凝血酶作用。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