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龙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维吾尔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地龙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萨脏
-
民族药名出处:
《注医典》
-
药材来源:
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或多种蚯蚓的全体。
-
出处: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
功效:
生湿生热,祛寒壮阳,软坚退肿,强筋养肌,祛风止痛,生肌愈伤,降血沸腾。
-
主治:
主治干寒性或黑胆质性疾病,如寒性阳痿,腮腺炎肿,瘫痪,四肢疼痛,湿疹疮疡,血压偏高。
1.《注医典》:“消炎愈创,祛寒止痛,消退黄疸,通利小便,溶石排石等。治筋肌疮疡,寒性耳痛、牙痛,面目黄疸,尿道结石等。’”
2.《药物之园》:“止咳止痛等。治久咳不愈,咽喉疼痛等。”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Pheretima aspergillum(E.Perrier)
-
药物分类:
动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E.Perrier) 全体呈长条形,自然弯曲或平直,鲜时呈粉红色,黏滑,长者可达30cm,直径0.5~1cm。体节70~100余节,体呈圆形,腹面较平。头部钝尖,口唇为肉质称口前叶,肛门位于体末。环带位于第14至第16节,呈指环状,颜色略浅或一般。除首节,末1~2节及环带缺乏刚毛外,每体节着生一圈刚毛,外露呈一小黑点状,用手指触之可以察觉。在6~7、7~8、8~9体节间有受精囊孔3对。环带第1节腹面中央有1雌性生殖孔。雄性生殖孔则位于第18节腹面两侧。背面中央自第11至第12节间起,节和节之间,都有一小孔,称背孔,为体液出口处,不用时常闭塞。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喜生活于腐殖土壤中,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若本品缺货,可用水蛭代。
-
采收加工:
春、夏、秋均可采挖,捕捉后洗净,放入温水中稍泡,剖开,除去内脏,洗净泥土,烘干或晒干;贮于干燥处,防虫保管。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本品呈长条状薄片,弯曲,边缘略卷,长15~20cm,宽1~2cm。全体具环节,背面呈棕褐色至紫黑灰色,腹部浅黄棕色;前端有一淡色环带,习称“白颈”,较光亮。体前端稍尖,尾端钝圆,刚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浅。体轻,略呈革质,有韧性。气腥,味微成。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中段横切面:表皮层为1列整齐细胞;外被角质层;内为环肌和纵肌层;体壁层最内为体壁腔膜。中央为消化道,最外为黄细胞,依次向内为肠壁环肌、肠上皮细胞。在体腔中有背血管,其周围有黄细胞环,两侧可见背腺;其对侧可见腹血管、腹神经节及神经下血管。
粉末特征:呈淡灰色或灰黄色。斜纹肌纤维无色,少数呈淡黄色。肌纤维散离或相互绞接,大多弯曲,直径4~36(~66)μm,边缘常不平整,有的局部膨大,明暗相间纹理不明显。表皮黄绿色或黄棕色。细胞界限不清,布有暗棕色颗粒性色素,散在或聚集成条状、网状。刚毛少见,常碎断,淡棕色或黄棕色,中部直径34~63μm,先端钝圆,表面可见纵裂纹,偶见小皮样纹理。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一级湿热,味咸。
1.《注医典》:“热。”
2.《拜地依药书》:“干热,热性为三级。”
3.《药物之园》:“一级湿热。”
-
用法用量:
内服:3~10 g。外用:适量。可人散剂、敷剂等制剂。
-
考证:
《拜地依药书》载:“地龙,是生活在湿润土内的一种细小、长条形、长一排左右、粉红色、黏滑的虫。多出现在雨季,秋天。”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本草所述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地龙一致。
-
制剂:
苏福非 哈热厅 散剂 地龙、葡萄酒各适量。地龙研成细粉即可。功能溶石排石等。主治尿道结石等。内服,每日2次,每次取适量,用适量葡萄酒冲服。(《医学大全》)
-
选方:
1.治筋肌疮疡 取适量地龙,研成细粉,制成软膏,涂于患处。
2.治寒性耳痛 取适量地龙,与适量鸭油煎成滴剂,滴于耳道。
3.治牙痛 取适量地龙,浸泡在橄榄油中,滴于痛牙上。
4.治面目黄疸 取适量地龙,浸泡在葡萄酒中,根据病情服用。(1~4方出自《注医典》)
5.治久咳不愈,咽喉疼痛 取适量地龙,研成细粉,与适量芝麻油制成蜜膏,内服适量。(《拜地依药书》)
-
注意事项:
本品对肠胃有害,矫正药为巴旦杏仁。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含琥珀酸(succinic acid),6-羟基嘌呤(by-poxsanthine),谷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各种蚯蚓均含蚯蚓解热碱(lmnbrofebrine),蚯蚓素(lumbritin),蚯蚓毒素(lerrestro-lumbrilvsin);还含丙氨酸,缬氨酸,赖氨酸以及黄嘌呤(xan-thine),腺嘌呤(adenine),鸟嘌呤(guanine),胆碱(choline),胍(guanidine)等[1]。
-
药理作用:
1.降压作用 地龙酊剂、干粉悬浊液、热浸液、煎剂等对麻醉犬、大鼠、猫及慢性肾性高血压大鼠均表现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对麻醉犬和猫静脉注射地龙后的降压作用有急剧耐受现象,但口服及临床应用则无。其降压机制可能是由于直接作用干脊髓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或通过某些内感受器反射地影响中枢,引起部分内脏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1]。
2.对平滑肌作用 从地龙提出一种含氮有效成分,对鼠及家兔肺灌注具有明显的舒张支气管作用,并能对抗组胺及毛果芸香碱对支气管的收缩作用。静脉注射手豚鼠,50%的动物可耐受致死量的组胺。另从地龙中提出一种淡黄色针状结晶,对离体或在位子宫均能增加紧张度,引起痉挛性收缩,静脉注射或灌胃可使子宫瘘管的收缩波明显增大,说明此物质对子宫纵行肌似有更强的作用。此结晶对兔在位肠管有强烈兴奋作用,大鼠离体后肢灌流能强烈收缩血管,大剂量引起豚鼠支气管轻度收缩[1]。
3.解热作用 蚯蚓水浸液及蚯蚓解热碱对大肠杆菌毒素、温热刺激引起的人工发热之家兔均有良好的解热效果,但对二硝基酚引起的发热则无影响。其解热机制,首先是作用于体温中枢,继发使散热增加,同时体内产热亦增加,但散热超过发热,因而体温下降[1]。
4.毒性 早年曾报道蚯蚓毒素和蛆蚓解热碱均有毒。但当地龙注射液以相当于人剂量450~720倍注射于小鼠及豚鼠见静脉或腹腔,均无死亡。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95~115g/kg。其蚯蚓内脏粉热浸液给小鼠静脉注射LD50为38.5g/kg[1]。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刘勇民.维吾尔药志(下册).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9,266
药理
[1]刘勇民.维吾尔药志(下册).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K),1999.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