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风毛菊

  • 音译名: 宫巴嘎青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拉萨风毛菊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宫巴嘎青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菊科植物拉萨风毛菊的干燥叶。
  • 出处: /
  • 功效: 止血,清脉热、血热。
  • 主治: 治新旧疮疡,解肉食中毒。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Saussurea kingii C.E.Fisch.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二年生铺散草本。根圆柱形,木质。茎短,具分枝,被绒毛。叶大部基生呈莲座状,全形为线状披针形,长2.5~13cm,宽0.3~2.5cm,先端钝,羽状深裂,裂片参差不齐或边缘具钝齿,上面绿色,疏被蛛丝状毛和腺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头状花序数个或多数,密集于茎或分枝顶端呈伞房状;总苞钟状,长7~10mm,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顶端具匙状或菱形的附属物,内层卵状披针形、先端急尖,紫红色,有腺毛;小花淡紫红色或白色,长8~10mm,冠毛白色。瘦果长约3mm,被蛛丝状毛,具横褶。花托裸露。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2920~4050m的河滩沙地、沙丘、山坡沙地。分布于西藏。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开花前采收叶,洗净,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叶卷缩多破碎,湿展后完整者呈线状披针形,羽状深裂,边缘具钝齿且参差不齐,两面绒毛下面尤密。质脆,易碎,味微苦涩。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平。 《形态比喻》:味苦。 《藏药配方新编》:味苦,性平。 《藏医百科全书》:味苦,性平。
  •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6~9g。
  • 考证: 历史记载详见官巴嘎琼(羽裂风毛菊)一节。宫巴嘎青为宫巴嘎吉之一种,原植物即本品。叶深裂,薄而大,花紫红或白色等特征与《晶珠本草》记载相符。 附官巴嘎琼:晶珠本草》记载:宫巴嘎吉止血,清解脉热,为治疮疡的良药,效力如无畏的雄狮。宫巴嘎吉叶搓揉时如艾叶,花簇如缨。分为两种,生长于草山坡的一种叶厚、黑色;生长于低地的一种叶大、薄长、深裂。前者为雄,后者为雌。前者称为宫巴嘎琼,后者称为宫巴嘎青。《形态比喻》记载:宫巴嘎吉叶薄,黑色,深裂,叶背白色如纸,花淡紫色,味苦,治新旧诸疮,解肉食中毒。让钧多吉说:“宫巴嘎吉清血热。” 上述宫巴嘎吉所分之二种,其中宫巴嘎琼即本品;另一种宫巴嘎青为其同属植物拉萨风毛菊。各地用药基本一致,云南迪庆地区还用丽江风毛菊Saussurea  likiangensis  Franch.,将分别收入。本品生于高山草甸。叶厚,黄绿色,下面灰白色,略似艾叶;花紫色等特征与《晶珠本草》记载相符。
  • 制剂: /
  • 选方: /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