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牛胆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维吾尔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白牛胆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白面风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菊科植物羊耳菊Inula cappa(Buch.-Ham)DC.的全株。;
-
出处:
中国瑶药学
-
功效:
行气止痛,祛风消肿,化痰定喘,健脾消食,凉血止血,散寒解表。
-
主治:
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慢性气管炎、头痛、慢性肾炎、胃痛、慢性肝炎、风湿骨痛、腰腿痛、胆结石、胆囊炎、肾炎水肿、吐血、咯血、月经不调、痛经、白带、产后风、毒蛇咬伤溃疡。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Inula cappa(Buch.-Ham)DC.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落叶半灌木,高1~2米。全株密被灰白色毛。单叶互生,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11厘米,宽1.5~2.5厘米,顶端钝或急尖。基部图形或近楔形,边有小尖齿。头状花序顶生或上部腋生,组成密的伞房花丛;总苞片5层;外围为舌状花,顶端3裂,中央为管状花,5裂,黄色。瘦果长圆形,被白色绢毛;有黄褐色的冠毛。花期7>8月,果期11~12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荒山、丘陵地、草丛或灌丛中。产于广西各地县市;分布于江西、福建、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海南等省份。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洗净鲜用或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微苦,性温。
-
用法用量:
15~30克,水煎或侵酒服;外用适量捣敷,水煎洗或研粉冷汗水调敷。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胆结石、胆囊炎 白面风(羊耳菊)、爷也咪(白花蛇舌草)、缺解美(鸡矢藤)各15克,钻地风(透骨消)30克,清煲(石菖蒲)6克,(皂角)3克,水煎,每天分3次服。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全草含(2R,3R)-5-甲氧基- 3,5,7,2'-四羟基黄酮,(2S)-5,7,2',5'-四羟基黄烷酮,7,5-二甲氧基-3,5,2'-三羟基黄酮[1]。地上部分含L-肌醇-1,2,3,5,四当归酸酯,L-肌醇-2,3,5,6-四当归酸酯,肌醇-1,3,4,6-四当归酸酯,肌醇-2,4,5,6-四当归酸酯,百里香酚,异百里香酚,β-金合欢烯,角鲨烯,1β,10α-环氧-1,10-二氢丁香烯[2],2,3-二羟基-9-当归氧基大牻牛儿烯内酯[3]。皮含羽扇豆醇,β-谷甾醇,齐激果酸,二十四烷酸,油酸,硬脂酸,癸酸,棕榈酸,肉豆蔻酸,月桂酸,辛酸[4,5]。
-
药理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煎剂有止咳作用(氨水喷雾法)。小鼠酚红法和豚鼠组胺喷雾法证明其无祛痰及平喘作用[1]。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