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根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芦根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活木西 依力提孜
  • 民族药名出处: 《药物之园》
  • 药材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
  • 出处: 《中华本草》民族药卷:维吾尔药
  • 功效: 生干生寒,燥湿固牙,清热消肿,利尿通经,祛风止痒,祛斑生辉。
  • 主治: 主治湿热性或血液质性疾病,加湿热性牙龈红肿,牙齿出血,小便不通,经水不下,头癣,湿疹,面部斑点。 1.《药物之园》:“除垢洁齿,清热止咳,开通胆阻,燥湿愈伤,收敛止血,生发固发等。治牙齿生垢,热性咳嗽,胆道生阻,各种创伤,刀箭外伤,外伤出血,发软脱发等。” 2.《拜地依药书》:“消炎退肿,清热止痛,原血止血,助产等。治各种炎肿,腰退疼痛,血热咳血,难产等。”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Phragmites communis Trin.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 Trin.[P.australis(Cav.)Trin.]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3m。地下茎粗壮,横走,节间中空,节上有芽。茎直立,中空。叶2列,互生;叶鞘圆筒状,叶舌有毛;叶片扁平,长15~45cm,宽1~3.5cm,边缘粗糙。穗状花序排列成大型圆锥花序,项生,长20~40cm,做下垂,下部梗腋间具白色柔毛;小穗通常有4~7花,长10~16mm,第1花通常为雄花,颖片披针形,不等长,第1颖片长为第2颖片之半或更短;外稃长于内稃,光滑开展;两性花雄蕊3,雌蕊1,花柱2,柱头羽状。颖果椭圆形至长圆形,与内稃分离。花果期7~10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河流、池沼岸边浅水中。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北等地。
  • 栽培与养殖: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以选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的河流、池塘岸边浅水中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根茎繁殖。春、夏、秋季均可栽种。挖起地下根茎,每2~3节具芽的切成一段,在浅水处按行株距80cm×60cm开穴栽种,上覆一层泥土。 田间管理 栽后注意保持浅水,经常清除杂草。
  • 代用药: 若本品缺货,可用欧龙胆根代。
  • 采收加工: 栽后2年即可采挖。一般在夏、秋季挖起地下茎,除掉泥土,剪去须根,切段,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鲜根茎长圆柱形,有的略扁,长短不一,直径1~2cm。表面黄白色,有光泽,外皮疏松可剥离。节呈环状,有残根及芽根,体轻,质韧,不易折断。折断面黄白色,中空,壁厚1~2mm,有小孔排列成环。无臭,味甘。 干根茎呈压扁的长圆柱形。表面有光泽,黄白色。节处较硬,红黄色,节间有纵皱纹。质轻而柔韧。无臭,味微甘。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表皮由长细胞和短细胞构成,长细胞壁波状弯曲,短细胞成对,一个为硅质细胞,腔内含二氧化硅体,另一个为六角形栓化细胞。表皮内为3~4层下纤维,微木化。皮层宽广,有类方形气腔,排列呈环状;内皮层不明显。中柱维管束3~4环列,最外列维管束较小,排列于气腔间,外环维管束间和内环维管束间均有纤维连成环带,维管束外韧型,周围有纤维束,原生木质部导管较小,后生木质部各有2个大型导管,韧皮部细胞小,中央髓部大,中空。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一级干寒,味甘。 1.《药物之园》:“新鲜者药性干寒,焦芦极药性干热。” 2.《拜地依药书》:“新鲜者药性寒,焦芦根药性热。”
  • 用法用量: 内服:鲜用7~12g。外用:适量,烧焦。可人汤剂、糖浆、蜜膏、牙粉、散粉、漱口剂、伤粉、软膏、敷剂等制剂。
  • 考证: 《药物之园》载:“芦根,是一种植物的根茎;原植物多生长在沼泽地和湖边,分为多种,根茎横走,带节,节间内多为空。”根据上述维吾尔医术革所述药物特征和实物对照,与现代维吾尔医所用芦根一致。
  • 制剂: 孜马地 比合 乃 敷剂 焦芦苇、指甲花各适量。研成糊状,制成敷剂即可。功能生发固发。治发软脱发等。外用,根据病情取适量敷于患处。(《药物之园》)
  • 选方: /
  • 注意事项: 本品对肺有害,矫正药为西黄芪胶、欧榛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根茎含多量的维生素B1、B2、C[1]以及蛋白质5%,脂肪1%,碳水化合物51%,天冬酰胺(asparamide)0.1%[2]。又含氨基酸,脂肪酸,甾醇,生育酚(tocopherol),多元酚如咖啡酸(caffeic acid)和龙胆酸(gentisic acid)[3]。还含2,5-二甲基-对-苯醌(2,5-dimethoxy-p-benzoquinone),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丁香醛(syringaldehyade),松柏醛(coniferaldehyde),香草酸(vanillic acid),阿魏酸(ferulicacid),对一香豆酸(p-coumaric acid)[4]及二杂环己烷木质素(dioxanelignin),后者的化降解产物为苯丙烷(phenylpropane)的愈创木酚基(fuaiacyl),丁香酚基(syringyl)和4-羟基苯基(4-hydroxylphenyl)的衍生物[5]。另含薏苡素(coixol)[6],小麦黄素(tricin)[7],β-香树脂醇(β-amyrin),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蒲公英赛酮(taraxerone)[8]和由阿拉伯糖(arabinose)、木糖(xylose)和葡萄糖(glucose)按摩尔比10:19:94所组成的分子量约为20000的多糖[9]。又含游离的脯氨酸(proline)和三甲铵内酯类(betaines)化合物[9]。
  • 药理作用: 芦根中提取得到一种多糖,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在小鼠脾细胞空斑形成和淋巴细胞转化中显示作用[1]。
  • 参考文献: 化学成分 [1]D’yachen Ko N I,et a1.C A,1965,62;8117h [2]徐国钓.药材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629 [3]Tsita-tzardi E,et a1.C A,1991,114:139650c [4]Nikaido T,et a1.Chem Pharm Bull,1984,32(2):578 [5]Lukoshko E S,et a1.C A,1982,96:201449j [6]东北药用植物原图志,et a1.C A,1963:178 [7]Kaneta Makoto,et a1.Bull Chem Sci Jap,1972,45(2):528 [8]Ohmoto T,et a1.Phytochemistry,1970,9:2137 [9]Fang J N,et a1.Phytochemistry,1990,29(9):3019 药理 [1]Fang J N,et a1.Phytochemistry.1990,29(9):3019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