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茶树的概览。茶树又名加相,归类于藏药,为山茶科植物茶树的种子,可清热,退烧。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茶树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药物运用、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加相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茶树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加相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山茶科植物茶树的种子。
- 出处: /
- 功效: 清热,退烧。
- 主治: 治梅毒。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amellia sinensis O.ktze.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常绿灌木,有时呈乔木状,高1~3m,多分枝。嫩枝有细毛,老则脱落。叶互生,柄短,叶片革质,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至倒卵圆披针形,长3~11cm,宽1.5~4.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叶面深绿色,有光泽,叶背淡绿色。10~11月开花,单花腋生,直径2~3cm,有极短的花梗,苞片萼片不分,大、小不等,宿存,深绿色。呈覆瓦状排列,边缘有细毛或无毛;花瓣5,白色,基部稍联合;雄蕊多数,2列;子房3室,花柱顶端3裂。蒴果从上部脱落,连轴脱落。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温高湿重向阳山坡的酸性土壤中。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多有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本品除上述种外,普陀茶Camellia sinensis Kuntze var.assamica kitamura的种子也作本品入药。与上述种的区别特征为:常绿乔木,植株高大,达17m;叶常为宽椭圆形,长8~20cm。此外,大叶茶(Camellia sinensis Kuutze. var. macrophylla (Sieb.) Kitamura 亦可入药。
- 采收加工: 果实越年成熟后采取,晾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本品呈类球形或半球形,靠种脐的一面通常平截状;种脐微凹入;外种皮木质,表面褐色,平滑,内面可见明显的网状纹理;内种皮膜质,粉红色,紧贴胚乳:胚乳淡黄色,油性,气微,味极苦而辣舌。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外种皮横切面:外种皮表皮为一列棕黄色长方形的薄壁细胞组成,外被角质纹理;石细胞层黄色,5~7列,孔沟明显。靠表皮1~2列石细胞长方形呈栅状排列,胞腔小,中间石细胞类圆形胞腔较大,胞腔内充满红色物质;内层石细胞细长,切向排列。 粉末鉴别:黄棕色。淀粉粒极多细小,单粒类球形,直径7.5~15μm,脐点明显,人字状或飞鸟状,层纹不明显;复粒较少,由2~4分粒组成。石细胞众多,黄色,数个成群或单个散在,细胞较小,壁甚厚,呈类圆形,圆多角形或长方形,直径30~51μm,长70~152μm,壁厚7~20μm,孔沟明显,胞腔内充满黄棕色或红棕色物。胚乳细胞无色。表面观呈多角形,直径40~70μm,含糊粉粒和脂肪油滴。螺纹导管细小,直径16~32μm。内种皮细胞成片,黄色类圆形或类长圆形,长径30~50μm,细胞间隙较大,内含类圆形的似晶体。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性凉、轻。 《味气铁鬘》:性凉、轻。 《藏医百科全书》:味苦,性凉、轻。
-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6~9g。
- 考证: 《晶珠本草》记载:茶树子清热,退高烧。茶树皮白色,像杜鹃,花白色,似山刺梨;果实黄色,形如刀豆。因产地、气候、叶片大小。采集次序和时间不同,而质量不同。全年可采七次,其名称依次为墨脱阳增茶、清茶、高贝则茶、意仑茶、云阿玛茶、西茬茶和平茶。采完先茬,长出后茬,依次为前茬凉、缓,后茬糙。《味气铁鬘》记载:茶树子性凉、轻。
- 制剂: /
- 选方: /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