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豺的概览。豺又名帕尔哇,归类于藏药,为犬科动物豺的肉、胃,可肉:有驱寒消肿之功。
胃:有提温、健胃、消积食之功。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豺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现代研究......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帕尔哇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豺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帕尔哇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犬科动物豺的肉、胃。
- 出处: /
- 功效: 肉:有驱寒消肿之功。 胃:有提温、健胃、消积食之功。
- 主治: 肉:治寒气引起的肌肉肿胀。 胃:主治积食症、胃寒、胃痛与消化不良。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Cuon alpinus Pallas.
- 药物分类: 动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体形似犬,比狼小。头宽,颜面部较钝,吻比狼短,额低。耳朵较短圆。身长1m左右。尾较粗短。体色随产地、季节、性别和年龄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通体呈赤棕色、棕褐色或灰棕色,毛尖杂以黑色;背部略显棕褐;腹部色为淡棕色或黄白色。四肢色与背色相同。尾毛长而密,似狐尾而显粗大,颜色深于体色,背面具一条黑纹,末端黑色。多于严寒的冬季生殖产仔,妊娠期约2个月,每胎2~4崽。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栖息于山地、丘陵、森林,气候温暖的地方较多。性能耐热,亦可耐寒。群居性或成对活动,常5~10只结群,集体猎食。性凶残,胆大勇猛,多围攻捕食鹿、仔鹿、山羊等中、大型动物。分布于西藏、青海、新疆、云南、广西及东北等省区。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四季捕猎,以冬、春季捕猎较多,剥皮去内脏。取肉,煮熟,鲜用或晾干,捣细;取胃,洗净,密闭烧成炭,研细,或在温火上烤焦,研细入药。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胃:味淡、甘,性温。
-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
- 考证: 《青藏高原药物图鉴》记述:豺肉、舌与胃均可入药,肉可治寒气引起的肌肉肿胀。
- 制剂: /
- 选方: /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