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

说明书

【饮片名称】

茜草《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Qiancao

拉丁名
RUBIAE RADIX ET RHIZOMA

异名
《诗经》;
茹芦《五十二病方》;
茹《内经》;
茜根《神农本草经》;
芦茹《鬼遗方》;
血见愁《造化指南》;
过山龙《格致余论》;
苏木、活血丹《纲目拾遗》;
红龙须根《贵州民间方药集》;
沙茜秧根《河南中药手册》;
五爪龙、满江红、九龙根《江苏省植物药材志》;
红棵子根、拉拉秧子根《山东中药》;
小活血龙《浙江民间草药》;
丹参、四方红根子《闽东本草》;
红茜根《江苏省药材志》;
入骨丹、红内消《中药志》。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茜草 Rubia cordifoli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陕西、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切厚片或段。本品气微,味微苦,久嚼刺舌。以切面色黄红者为佳。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

性味
苦,寒。

归经
归肝经。

【功效】

凉血,祛瘀,止血,通经。

【临床应用】

1.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
本品味苦性寒,善走血分,既能凉血止血,又能化瘀止血,故可用于血热妄行或血瘀脉络之出血证,对于血热夹瘀之出血尤为适宜。如治吐血不止,可单用本品为末煎服;治衄血,可与黄芩侧柏叶等同用;治血热崩漏,常配生地、生蒲黄等;治血热尿血,常与小蓟白茅根等同用。若与黄芪白术山茱萸等同用,也可用于气虚不摄的崩漏下血,如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2.瘀阻经闭,风湿痹痛,跌扑肿痛
本品主入肝经,能活血通经,故可用治血滞闭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之证,尤为妇科调经要药。如《本草纲目》治血滞经闭,单用本品,加酒煎服,亦可与桃仁红花当归等同用;治风湿痹证,可单用浸酒服,或配伍鸡血藤海风藤延胡索等药;治跌打损伤,可单味泡酒服,或与三七乳香没药等同用。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6~10g。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内服:6~30g。入丸、散;或浸酒。

【注意事项】

1.孕妇慎用。
2.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慎服。

【妊娠及哺乳】

孕妇慎用。

【鉴别用药】

茜草茜草
茜草生用,凉血止血,祛瘀通经,常用于血热夹瘀的出血证及血瘀经闭,跌打损伤瘀肿疼痛,风湿痹痛;炒炭后寒性减弱,收涩之性增强,功专止血,可用于各种出血证。

【化学成分】

主要含萘醌类成分:大叶茜草素,茜草萘酸,茜草双酯等;蒽醌类成分:羟基茜草素,茜草素,茜黄素等。还含萜类、多糖、环肽化合物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大叶茜草素(C17H15O4)不得少于0.40%,饮片不得少于0.20%;羟基茜草素(C14H8O5)不得少于0.10%,饮片中不得少于0.08%。

【药理作用】

本品有明显的促进血液凝固和抗炎作用。其温浸液能缩短家兔复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茜草炭的作用强于茜草茜草醇提物灌胃,可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及小鼠醋酸炎症性渗出。另外还有抗肿瘤、抗化等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245-246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60-26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下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539-1546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821-823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777-779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妊娠及哺乳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