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常春藤
  • 类别: 维吾尔药
  • 民族药名: 三角风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五加科植物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K.Koch var.sinensis(Tobler)Rehd.的全株。
  • 出处: 中国瑶药学
  • 功效: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利湿,解毒,强腰膝。
  • 主治: 治风湿痹痛、腰腿痛、四肢麻木、面神经麻痹、神经痛感冒咳嗽、声音嘶哑、胃腹痛、跌打损伤。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Hedera nepalensis K.Koch var.sinensis(Tobler)Rehd.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常绿藤本,长3~20米,有气根。单叶互生,二型,在营养枝上的叶为三角状卵形或戟形,长5~12厘米,宽3~10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微心形,边全缘或三裂;花枝上的叶为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状卵形,边全缘。花5数,黄白色或淡绿白色,伞形花序单个或多个复组成总状花序顶生。浆果球形,熟时红色或黄色。花期9~10月,果期第二年4~6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山地沟谷林下,或附生子崖壁、树上。产于广西乐业、南丹、宾阳、金秀、阳朔、全州、资源、龙胜等县市;分布于甘肃、陕西、河南、山东、广东、江西、福建、西藏、江苏、浙江等省份。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切断鲜用或晒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温。
  • 用法用量: 9~30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捣敷,研粉水调敷或水煎洗。
  • 考证: /
  • 制剂: /
  • 选方: 1.关节及腰背酸痛、跌打损伤 三角风(常春藤)、婆莫亮紧(刺楸)各30克,扁化(耳环)15克,水酒各半煎服或浸酒服,并用上药水煎洗。 2.瘰疬 三角风(常春藤)、铜达且紧(大蓟)根、公盖(蔓胡颓子)根各30克,残仇台(血散薯)10克,水煎服,并用三角风(常春藤)、铜达且紧(大蓟)根各适量,捣烂调醋外敷患处。 3.口服歪斜 三角风(常春藤)15克,紫九牛(翼核果)15克,双钩钻(钩藤)10克,米双酒500毫升浸泡,每服15毫升,每天3次。 4.疔疮 三角风(常春藤)60克,水煎服,另用鲜叶适量捣烂加糖及米酒少许调敷。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茎含鞣质、树脂。叶含常春藤甙,肌醇,胡萝卜素,糖类;还含鞣质29.4%[1]。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