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及

说明书

【饮片名称】

白及《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Baiji

拉丁名
BLETILLAE RHIZOMA

异名
甘根、连及草《神农本草经》;
臼根《吴普本草》;
白给《名医别录》;
冰球子《贵州民间方药集》;
白鸟儿头《江苏省药用植物志》;
地螺丝、羊角七、千年棕、君求子、一兜棕、白鸡儿、皲口药、利知子《湖南药物志》。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 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 f. 的干燥块茎。主产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切薄片。本品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以切面色白、角质样者为佳。生用。

【药性】

性味
苦、甘、涩,微寒。

归经
归肺、肝、胃经。

【功效】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临床应用】

1.咳血,吐血,外伤出血
本品味涩质黏,为收敛止血之要药,可用治体内外诸出血证。治诸内出血证,《吉人集验方》用单味研末,糯米汤调服。因其主入肺、胃经,故尤多用于肺胃出血之证。用治咳血,可配伍藕节枇杷叶等药;用治吐血,可与茜草、生地、牛膝等煎服;用治外伤或创出血,可单味研末外掺或水调外敷,或与白蔹黄芩龙骨等研细末,掺疮口上。
2.疮疡肿毒,皮肤皲裂,烧烫伤
本品寒凉苦泄,能泄血中壅滞;味涩质黏,能敛疮生肌,为外疡消肿生肌的常用药。对于疮疡,无论未溃或已溃均可应用。若疮疡初起,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敷,或与花、皂刺、乳香等同用,如内消散(《外科正宗》);若疮痈已溃,久不收口者,以之与黄连、浙贝母轻粉等为末外敷,如生肌干脓散(《证治准绳》)。治手足皲裂,可以之研末,麻油调涂,能促进裂口愈合;治烧烫伤,可以本品研末,用油调敷,或以白及粉、凡士林调膏外用,能促进生肌结痂。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6~15g;研粉吞服3~6g。外用适量。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涂。

【注意事项】

1.本品质极粘腻,味涩收敛,甘能补虚,宜用于内伤咯吐血,肺痈中、晚期,肺胃实热不甚者。外感咳血、肺痈初起及肺胃有实热者忌服。
2.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3.本品大剂量可致肝脏轻度间质性肝炎、肾盂肾炎,部分肾小管腔内有蛋白管型。

【鉴别用药】

1.白及三七
二者均能止血,为止血之要药,可用于多种出血之证。然白及收敛止血,主入肺、胃经,以治咯血、吐血等肺胃出血之证尤为多用;又能消肿生肌,适用于疮疡肿毒,皮肤皲裂,水火烫伤等。三七化瘀止血,有止血不留瘀之特点,对出血夹有瘀滞者尤为适宜;又能活血定痛,为治瘀血诸痛之佳品,外伤科之要药。
2.白及地榆
二者均能止血,消肿敛疮生肌,可用于多种出血之证,疮疡肿毒,水火烫伤等。然白及以收敛止血见长,主入肺、胃经,多用于咯血、吐血等肺胃出血之证;地榆既能凉血,又能涩血,其性沉降,多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下焦出血之证。

【化学成分】

主要含联苄类、二氢类、联菲类成分,二氢菲并吡喃类化合物,苄类化合物及蒽醌类成分和酚酸类成分。

【药理作用】

本品有止血、促进伤口愈合、抗胃溃疡等作用。白及煎剂可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其止血的作用与所含胶质有关。白及粉对胃黏膜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对实验性犬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有明显治疗作用,可迅速堵塞穿孔,阻止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外漏并加大网膜的遮盖;对实验性烫伤、烧伤动物模型能促进肉芽生长,促进疮面愈合。另外还有抗肿瘤、抗菌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06-107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6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下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310-2316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837-841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787-790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