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

说明书

【饮片名称】

芦荟《药性论》

汉语拼音
Luhui

拉丁名
ALOE

异名
卢会《药性论》;
讷会、象胆《本草拾遗》;
奴会《开宝本草》;
劳伟《生草药性备药》。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 Aloe barbadensis Miller、好望角芦荟 Aloe ferox Miller或其他同属近缘植物叶的汁液浓缩干燥物。前者习称“老芦荟”,后者习称“新芦荟”。“老芦荟”主产于南美洲北岸附近的库拉索,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亦有栽培。全年可采,割取植物的叶片,收集流出的液质,置锅内熬成稠膏,倾入容器,冷却凝固,即得。砸成小块用。本品有特殊臭气,味极苦。以色墨绿、质脆、有光泽、苦味浓者为佳。

【性状】

1.库拉索芦荟  呈不规则块状,常破裂为多角形,大小不一。表面呈暗红褐色或深褐色,无光泽。体轻,质硬,不易破碎,断面粗糙或显麻纹。富吸湿性。有特殊臭气,味极苦。
2.好望角芦荟  表面呈暗褐色,略显绿色,有光泽。体轻,质松,易碎,断面玻璃样而有层纹。

【药性】

性味
苦,寒。

归经
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

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

【临床应用】

1.热结便秘
本品苦寒降泄,既能泻下通便,又能清泻肝火,除烦热。治热结便秘,兼见心、肝火旺,烦躁失眠之证,常与朱砂同用,如更衣丸(《本草经疏》)。
2.惊痫抽搐
本品有较好的清泻肝火作用。用治肝经火盛的便秘溲赤、头晕头痛、烦躁易怒、惊痫抽搐,常与龙胆栀子青黛等同用,如当归龙荟丸(《医学六书》)。
3.小儿疳积
本品能杀虫疗疳。用治虫积腹痛、面色萎黄、形瘦体弱的小儿疳积证,以芦荟使君子等份为末,米饮调服;或配人参白术等益气健脾之品,如肥儿丸(《医宗鉴》)。
4.癣疮
取本品杀虫止痒之效,外用治癣疮,研末调敷。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2~5g,宜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内服:研末入胶囊,0.6~1.5g;不入汤剂。

【注意事项】

1.本品苦寒,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忌用。
2.孕妇慎用。
3.哺乳期慎用。

【妊娠及哺乳】

1.孕妇慎用。
2.哺乳期慎用。

【鉴别用药】

1.芦荟番泻叶
二药均苦寒降泻,用于热结便秘。但芦荟既能泻下通便,又能清肝泻火,故既可用于热结便秘,又可用于肝经实火证;芦荟又能杀虫疗疳,而用于小儿疳积。番泻叶既能泻下导滞,又能清导实热,既适用于热结便秘,又适用于习惯性便秘及老年便秘番泻叶又能泻下行水消胀,可用于水肿胀满之证。
2.芦荟龙胆
二药均能清泻肝火,用于肝经实热所致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等。但芦荟苦寒降泄,既能泻下通便,又能清肝火,除烦热,故可用于热结便秘;另能杀虫疗疳而用于小儿疳积。而龙胆清泻肝火力强,又清热燥湿,尤善清下焦湿热,用于阴肿阴痒、带下湿疹、黄疸尿赤。

【化学成分】

主要含蒽醌类成分:芦荟苷,芦荟大黄素苷,异芦荟大黄素苷,7-羟基芦荟大黄素苷;还含多糖、甾醇及脂肪酸类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芦荟苷(C21H22O9)不得少于18.0%。

【药理作用】

芦荟蒽醌衍生物具有刺激性泻下作用,伴有显著腹痛和盆腔充血,严重时可引起肾炎。其提取物有抑制S180肉瘤和艾氏腹水癌的生长,并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和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70-171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4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下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013-2019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32-435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433-437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性状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妊娠及哺乳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

相似中药材

相关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