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

说明书

【饮片名称】

赤芍《开宝本草》

汉语拼音
Chishao

拉丁名
PAEONIAE RADIX RUBRA

异名
芍药(崔豹《古今注》);
芍药《博济方》;
芍药《圣济总录》;
芍药《滇南本草》。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或川赤芍 Paeonia veitchii Lynch 的干燥根。主产于内蒙古、辽宁、河北、四川。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本品气微香,味微苦、微涩。以切面粉白色者为佳。切厚片,生用。

【药性】

性味
苦,微寒。

归经
归肝经。

【功效】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临床应用】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本品苦寒,入肝经血分,善清泻肝火,泄血分郁热。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斑疹紫暗者,常与水牛角赤芍牡丹皮同用,如犀角地黄汤(《千方》);治温毒发斑,血热毒盛,斑疹紫黑者,常配伍紫草蝉蜕甘草等药,如紫草快斑汤(《张氏医通》);若治血热吐衄,可配伍生地黄大黄白茅根等药。
2.目赤肿痛,痈肿疮疡
本品苦寒,入肝经而清肝火,若配伍荆芥薄荷黄芩等药,可用治肝经风热目赤肿痛、羞明多眵;取本品清热凉血、散瘀消肿之功,治热毒壅盛,痈肿疮疡,可配金银花天花粉乳香等药,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或配连翘栀子玄参等药,如连翘败毒散(《伤寒全生集》)。
3.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
本品苦寒,入肝经血分,有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治肝郁血滞之胁痛,可配伍柴胡牡丹皮郁金等药;治血滞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常配伍当归川芎延胡索等药,如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与虎杖苏木刘寄奴等同用。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6~12g。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内服:入丸、散。

【注意事项】

1.孕妇慎用。
2.本品性寒清热,血寒经闭不宜用。
3.不宜与藜芦同用。
4.血虚无淤之证及痈疽已溃者慎用。

【妊娠及哺乳】

孕妇慎用。

【鉴别用药】

1.生赤芍、炒赤芍与酒赤芍
三者均为赤芍的不同炮制品种。生赤芍清热凉血力胜,多用于温病热入血分之斑疹吐衄,目赤肿痛,痈肿疮毒;炒赤芍药性偏于缓和,活血止痛而不寒中,多用于瘀滞疼痛;酒赤芍借酒之温通而大行药势,长于活血散瘀,但清热凉血之力甚弱,多用于闭经或痛经,跌打损伤。
2.牡丹皮赤芍
两药同属清热凉血药,皆味苦性微寒而归肝经,均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皆可用治热入营血之斑疹吐衄,血滞经闭,痛经,癥瘕,肠痈腹痛,痈疮肿毒及跌打瘀肿。然牡丹皮兼辛味,并入心肾经,善透阴分伏热而退虚热,又治热病后期之阴虚发热,久病阴伤之无汗骨蒸;赤芍苦泄而专入肝经,又善清泄肝火而止痛,治肝郁化火胸胁疼痛,肝火目赤肿痛。

【化学成分】

主要含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羟基芍药苷等单萜苷类及没食子葡萄糖丹皮酚等多元酚类化合物。《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芍药苷(C23H28O11)不得少于1.8%,饮片含芍药苷(C23H28O11)不得少于1.5%。

【药理作用】

芍药苷对不同佐剂诱发的关节炎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改善IgE复合体诱导的过敏炎症反应;芍药苷有解热镇痛、镇静等作用;丹皮酚等多元酚类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此外,还具有保肝护肝、抗胃溃疡、调节免疫、抗化、抗肿瘤、抗抑郁、保护神经细胞、改善学习记忆等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65-166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33-134
3.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32-334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384-391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53-662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妊娠及哺乳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