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

说明书

【饮片名称】

牡丹皮《神农本草经》

汉语拼音
Mudanpi

拉丁名
MOUTAN CORTEX

异名
牡丹根皮《本草纲目》;
丹皮《本草正》;
丹根(贵州)。

【药材图片】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的干燥根皮。主产于安徽、四川、湖南、湖北、陕西。秋季采挖根部,除去细根,剥取根皮,晒干或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晒干。前者习称连丹皮,后者习称刮丹皮。本品气芳香,味微苦而涩。以皮厚、切面粉白色、粉性足、香气浓者佳。生用或酒炙用。

【药性】

性味
苦、辛,微寒。

归经
归心、肝、肾经。

【功效】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临床应用】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本品苦寒,入心肝血分,善于清解营血分实热。治温病热入营血,迫血妄行所致发斑、吐血、衄血,常与水牛角、生地黄赤芍等同用,如犀角地黄汤(《千方》);治温毒发斑,可配伍栀子大黄黄芩等药;若用治血热吐衄,又常与大黄大蓟茜草根等药同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
2.温邪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
本品性味苦辛寒,入血分而善于清透阴分伏热,为治无汗骨蒸之要药。用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者,常配鳖甲知母、生地黄等药,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若阴虚内热,无汗骨蒸者,常与生地黄麦冬等药同用。
3.血滞经闭痛经,跌扑伤痛
本品辛行苦泄,有活血祛瘀之功。治血滞经闭、痛经,可配桃仁川芎桂枝等药,如桂枝茯苓丸(《匮要略》);治跌扑伤痛,可与红花乳香没药等同用。
4.痈肿疮毒
本品苦寒,清热凉血之中,善于散瘀消痈。治热毒痈肿疮毒,可配大黄白芷甘草等药用;若配大黄桃仁芒硝等药,可治瘀热互结之肠痈初起,如大黄牡丹汤(《匮要略》)。

【用法用量】

药典用法用量
6~12g。

其他用法用量参考
内服:入丸、散。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1.血虚有寒、月经过多者慎用。
2.孕妇慎用。

【妊娠及哺乳】

孕妇慎用。

【鉴别用药】

1.生丹皮、炒丹皮与丹皮炭
三者均为牡丹皮的不同炮制品。生丹皮长于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用于温毒发斑或发疹,阴虚发热,无汗骨蒸,肠痈,痈肿疮毒,肝火头痛,闭经痛经,跌扑损伤;炒丹皮寒凉之性减弱,功专活血散瘀,用于血滞经闭,痛经癥瘕,跌打损伤;丹皮炭清热凉血力较弱,而止血作用甚佳,常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出血证。
2.牡丹皮地黄
两药均属清热凉血药,均味苦性寒、归心、肝经,皆具清热凉血之功,同治温病热入营血之壮热神昏、舌绛口干,血热妄行之斑疹吐衄,及温病后期余热未尽之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然牡丹皮辛寒,并入肾经,善于清透阴分伏热,又能活血散瘀,多用治血滞经闭,癥瘕,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痈肿疮毒,肠痈初起。地黄甘寒质润,兼入肺经,长于养阴生津,多用于热病伤阴之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化学成分】

主要含牡丹酚(丹皮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原苷、牡丹酚新苷、芍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还含有没食子酸、挥发油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丹皮酚(C9H10O3)不得少于1.2%。

【药理作用】

丹皮酚对多种实验性动物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霍乱、伤寒、副伤寒三联菌引起的发热有解热作用,并具有镇静作用;丹皮总苷还具有显著的抗惊厥作用。牡丹皮水煎剂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小芽孢杆菌等致病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牡丹皮提取物、丹皮酚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抗血栓作用。此外,还具有镇痛、抗过敏、抗心脑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律失常、降压、调节免疫、保肝、护肾、抗肿瘤等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79-180
2.钟赣生.中药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132-13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上册):精选本.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63-672
4.张廷模,彭成.中华临床中药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29-332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376-384
  • 饮片名称

  • 药材图片

  • 来源

  • 药性

  • 功效

  • 临床应用

  • 用法用量

  • 注意事项

  • 妊娠及哺乳

  • 鉴别用药

  • 化学成分

  • 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