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芽蓼
本内容旨在为您提供一份详尽的关于珠芽蓼的概览。珠芽蓼又名然普,归类于藏药,为蓼科植物珠芽蓼的根茎,可健胃,止泻。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珠芽蓼的基本信息,如基本信息、基原信息、药物运用...... 助您快速且全面地了解该药品。
- 音译名: 然普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珠芽蓼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然普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蓼科植物珠芽蓼的根茎。
- 出处: /
- 功效: 健胃,止泻。
- 主治: 胃病、消化不良、培根病。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Polygonum viviparum 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40cm。根状茎肥厚,呈指状弯曲,暗褐色,断面紫红色,密生须根。茎直立,不分枝,常2~3条丛生,基部有棕褐色纤维状的宿存叶鞘。基生叶与近基部茎生叶具长柄,无翅,长2~5cm,叶片近革质,长椭圆形或宽披针形,长3~15cm,宽1~4cm,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圆形,浅心形或楔形,叶缘皱缩具细脉纹而稍向外反卷,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上部茎生叶无柄,披针形,渐小;托叶鞘膜质,淡褐色,长管状,长1.5~6cm,先端斜形,无毛。穗状花序顶生,长3~7cm,苞片膜质,淡褐色,卵形,先端锐尖,各着生1~2朵小花,花被白色或粉红色,5深裂,裂片倒卵形或长圆形,长2.5~3mm,雄蕊8,长短不等,花药暗紫色;雌蕊1,卵形扁平,花柱3,与花被约等长。坚果三棱形,有光泽。珠芽紫褐色。卵形,直径1~2mm,先端渐尖,在母体发育,待珠芽落地之后,发育成新的植株。花期6~7月,果期7~8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2300~400m的潮湿草地、河滩林缘、灌丛中。产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山西、陕西、吉林、新疆等地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开花盛期或幼果期采挖,除去枯叶残茎,洗净泥土,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根茎呈扁圆柱形而弯曲,常对折卷起呈弯虾形,长2~5cm,直径约3~10mm,表面棕褐色,粗糙,一面较隆起,一面具凹槽或稍平,有层状的粗环纹及未除净的须根,或残留的白色根痕,有的先端具棕褐色纤维状的叶鞘残基。质坚硬,折断面平坦,粉紫红色,可见白色小点(维管束)断续排列成环。气微弱,味苦涩。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2~6层木栓细胞,长方形,切线向延长,内含棕色物;皮层狭窄,薄壁细胞类圆形、椭圆形、多角形,壁稍厚,可见细胞间隙;维管束外韧型,断续排列成一环。薄壁细胞中含众多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 粉末鉴别:棕紫色(咖啡色),显亮蓝色荧光,淀粉粒众多,单粒,呈椭圆形、圆形、盔帽形,脐点点状或裂缝状。草酸钙簇晶,直径50~120μm,存在于类圆形的薄壁细胞中。木栓细胞棕红色,类多角形。导管为网纹,直径约10~25μm,偶可见螺纹。
- 理化鉴别: 理化鉴别:取本品粗粉0.5g,加入稀硫酸5ml,在水浴上加热5min,趁热滤过,放冷,取滤液加入等体积苯振摇提取,分取苯液,加氨试液2ml,振摇,氨液呈黄色。
药物运用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