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

  • 音译名: 撒珠呣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荨麻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撒珠呣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荨麻科樟物宽叶荨麻的地上部分。
  • 出处: /
  • 功效: 祛寒,温胃消食。
  • 主治: 胃寒胃痛、消化不良,寒性“龙”病引起的久热不退、糖尿病,以及虫蛇咬伤、疔毒。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Urtica laetevirens Maxim.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茎直立,单一或有少数分枝,有钝棱,疏生螫毛和柔毛。单叶对生,叶片狭卵形至宽卵形,长4~11cm,宽2.5~5cm,顶端锐尖或具尾状尖,基部钝圆或浅心形,边缘具大型锯齿,两面均密生短棒状乳突和散生螫毛,短柔毛,具3(5)出脉,叶柄长1.5~4.5cm,有螫毛;托叶离生,条状披针形,长3~6mm。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雄花序生于茎或短枝上部叶腋,穗状或聚伞状,数个腋生,长约8cm,具短总梗;雄花花被片4,背部伏生短毛,雄蕊4,与花被片对生;雌花序生于雄花序之下,较短,雌花花被片4,内面2片花后增大,宽卵形,长约1mm,背面伏生长毛,柱头画笔头状。瘦果密集,宽卵形,稍扁,长达1.5mm。花期7~8月。果期8~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900~3500m间的山坡林下阴湿处及山沟湿地。产于甘肃、青海;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四川等省有分布。朝鲜、日本亦有分布。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开花盛期,割取茎的上半部,除去老叶,用木棒敲打至茎破裂为度,切段,阴干,备用。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本品切成短段,长短不等,茎长1.4~3.8cm,直径1.5~4mm,绿色至红紫色,有钝棱,疏生螫毛和短柔毛,节上有对生叶,叶绿色,皱缩易碎。花序穗状,皱缩,数个腋生,具短总梗。瘦果密集,宽卵形,稍扁,长约1.5mm。体轻,质软。气微,味淡、微辛。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1.茎横切面:老茎与嫩茎的组织构造类同,但老茎木质部较发达,簇晶较多。茎的组织由表皮、皮层、维管束、髓和髓腔构成。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毛茸少;腺毛的头2~4个细胞,柄为单细胞,非腺毛1~2个细胞,弯曲。表皮细胞一层,扁平长方形或稍不规则多边形的细胞,外壁较厚,细胞中有不定形浅黄棕色块状物。皮层较宽,厚角组织分布在茎的表皮下的四角处,有2~10层厚角细胞,在棱角处较多,亦含有浅黄棕色不定形块状物,往内为数层至10余层薄壁细胞,近韧皮部有厚壁细胞2~5层,排成弧形,其中散在少量纤维,厚壁细胞多边形,类圆形,不规则形,层次明显,胞腔大。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较窄,筛管群散在。形成层3~6层薄壁细胞,木质部较宽,木化,由导管、木纤维、木细胞和木射线组成。木射线1~4列细胞。髓发达,薄壁细胞较大,近木质部细胞稍小。中心有髓腔。簇晶在韧皮部分布较多,排成弧形,在皮层和髓细胞中亦散在,直径14~420μm。 2.叶横切面:老叶和嫩叶的组织类同,老叶簇晶较多。上表皮细胞扁平长方形,内含浅黄棕色不定形块状物,有的类结晶状,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下表皮细胞稍小;上下表皮可见非腺毛和腺毛,下表皮非腺毛稍多,1~2个细胞,多弯曲,少直立,壁稍厚,腺毛2~4个细胞,柄为单细胞。栅栏组织为1列长柱状细胞,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由3~6层类圆形和长圆形细胞组成。主脉明显向下突出,上部微凹。微管束外韧型,本质部“U”字形,韧皮部有10数层薄壁细胞,筛管群散在,近木质部处有草酸钙簇晶,14~19μm,上表皮之下及下表皮之上,有2~4层厚角细胞。 3.叶表面制片: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气孔不定式,不等式,非腺毛较上表皮多。上下表皮有类结晶状或不定形块状物,直径14~28μm,浅黄棕色。腺毛头2~4个细胞,柄单细胞。 粉末鉴别:暗绿色。非腺毛多见,1~2个细胞,稍弯曲,长87~162μm。草酸钙簇晶多见,直径7~19μm,存在薄壁细胞中。腺毛少见。栅栏组织为一列长柱状细胞,其外为一层表皮细胞,内含浅黄棕色类结晶状或不定形块状物。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苦、辛,温;有小毒。
  • 用法用量: 配方或单用,内服或外用;外用适量治蛇虫咬伤、疔毒痈疖,以鲜品捣烂外敷,或干品研细用青稞酒调配,敷患处。
  • 考证: 让钧多杰说:“荨麻祛寒,为提升胃温之主药。”《图鉴》记载:“荨麻生长在山滩交界处,幼苗如蔷薇幼苗,茎方形,紫色,叶黑绿色,一触即螫。祛风,清旧热,提升胃温,化食顺气。可诱发培根、赤巴、血病”。《晶珠本草》记载:“荨麻提升胃温,治风热。”目前藏医在临床上亦用于治糖尿病。
  • 制剂: /
  • 选方: 方一:荨麻3g,小米辣5g,藏木通、高原毛茛虎掌草子各3.5g,石榴子4g。以上六味,研碎成细粉。治胃火不足引起的胃痛、腹胀、腹泻、呕吐、呃逆等病。一次2g,一日3次。 方二(七味青盐散):大青盐黑粉菌穗、线莲、高原毛茛草玉梅子、荨麻子、石榴子。共研细粉。消食化积。用于不消化症,腹胀、腹泻。一次2g,一日2~3次。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