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

  • 音译名: 嘎唯摘吾
  • 分类: 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葫芦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嘎唯摘吾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葫芦的干燥种子。
  • 出处: /
  • 功效: 止泻,
  • 主治: 治热痢,肺病,皮疹。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攀援草本,茎生软粘毛,卷须分2叉,叶柄顶端有2腺体;叶片心状卵形或肾状卵形,长宽约10~35cm,不分裂或稍浅裂,边缘有小齿。雌雄同株。花白色,单生,花梗长,雄花花托漏斗状,长约2cm,花萼裂片披针形,长3mm,花冠裂片皱波状,被柔毛或粘毛,长3~4cm,宽2~3cm,雄蕊3,药室不规则折曲;雌花花萼和花冠似雄花,子房中间缢细,密生软粘毛,花柱短粗,柱头3,膨大,2裂。瓠果大,中间缢细,上、下部膨大,下部大于上部,长数十厘米,成熟后果皮变木质。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广布于世界热带到温带地区,中国有栽培。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立冬前后,摘下果实,剖开,掏出种子,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扁长方形或卵圆形,长1.2~1.8cm,宽约0.6cm,表面浅棕色或淡白色,较光滑,并有两面对称的四条深色花纹,花纹上密被淡黄色绒毛,一端平截或心形凹入,一端渐尖或钝尖。外种皮质硬而脆,子叶2,乳白色,富含油性。气微,味微甜。
  • 显微鉴别: 显微鉴别:粉末鉴别:淡黄棕色。种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呈类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壁薄,垂周壁平直或弯曲,外被角质层,种皮厚壁细胞多成片存在,细胞较大,壁较厚,黄棕色,呈多角形、类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50μm,长约100μm,壁厚16~20μm,木化,纹孔圆形或长圆形,孔沟明显。石细胞数个成群或单个散在,淡黄色,细胞较小,壁甚厚,呈长方形、类圆形、圆多角形,有的少数分枝,直径50~64μm,长约17μm,壁波状弯曲,厚16~20μm。层纹较明显,纹孔点状,孔沟明显。星状细胞碎片较多,不规则形,分枝成星状,界限不甚明显,具数个分枝或突起,壁弯曲,厚5~12μm,木化,胞腔不规则,种皮下皮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类长圆形,扁平,直径24~30μm,长约50μm,垂周壁稍厚,细波状弯曲,纹孔稀疏,圆点状,子叶细胞充满类圆形或类多角形糊粉粒,直径2~15μm,并含脂肪油滴和脂类物质。用水合氯醛透化,脂类物质成片脱落,可见糊粉粒溶化后的痕迹。内胚乳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充满油滴和糊粉粒,直径2μm以下。假种皮碎片细胞呈类长方形,排列成镶嵌状,壁薄,微弯或平直。纤毛众多,长短不一,长约100μm,平直或稍波状弯曲。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味酸、涩,性温。 《形态比喻》:味微酸。 《藏药配方新编》:味微酸、涩,性平。 《新编藏医学》:味甘、涩,性温。 《藏医百科全书》:味酸、涩,性温。
  • 用法用量: 常处方用,6~9g。
  • 考证: 《晶珠本草》记载:嘎唯摘吾止热痢。嘎唯分为大、小两种。大者为雄,皂格们常作为盛水器皿而带来。果实幼小时,腰部束一草绳,上下膨大,瓮肚突起,状如羊肚,果实内满是白瓤,中有种子,白色,扁平,状如金凿,因而称为赛拉普布。小者为雌,果实大如拳,内瓤如蛋黄,种子扁形,味酸涩。《形态比喻》记载:嘎唯大者叶扁大,蔓长、枝多,花白色,很美丽,果实状如小孩额骨,味微酸,愈疮,治肺病。 据调查,嘎唯大者为葫芦,小者为木橘。也有人认为,小者为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Maxim.,待查。
  • 制剂: /
  • 选方: 六味五味子散:五味子250g,葫芦子175g,菩提子175g,车前子175g,芒硝175g,萹蓄根150g。粉碎成细粉,混匀,即得。可治腹胀、腹泻。用于泄泻、不消化症。口服,每服3g,每日2~3次。
  • 注意事项: /

现代研究

  • 化学成分: /
  • 药理作用: /
  • 参考文献: /

其他少数民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