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金岩黄芪
- 基本信息
- 基原信息
- 药物运用
- 现代研究
- 其他藏药推荐
- 其他少数民族药
基本信息
-
中药名:
锡金岩黄芪
-
类别:
藏药
-
民族药名:
塞那合
-
民族药名出处:
/
-
药材来源:
为豆科岩黄芪属植物锡金岩黄芪
-
出处:
/
-
功效:
清热,解毒,利尿逐水。
-
主治:
热性诸病、痰饮腹水。
基原信息
-
来源生物拉丁名:
Hedysarum sikkimense Benth.
-
药物分类:
植物药
-
来源生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0~20cm。根木质化。茎基部多分枝,长6~8cm。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4~15cm,叶轴无毛或被极稀疏的毛;托叶与叶对生,膜质,合生,顶端2裂,被白色长柔毛;小叶19~33对,对生或互生,长圆形,顶端圆或微凹,长6~15mm,宽3~5mm,上面无毛,下面初时被毛,以后毛渐脱,仅中脉被毛。总状花序,腋生,长6~22cm,生12~20余朵花,总花梗长4~19cm,被毛;苞片长6~8mm,外面被白花长柔毛;花梗长2mm,密被白色或黑褐色柔毛;花萼钟状,密被黑褐色或白色柔毛,萼齿长5~6mm,比萼筒长,里面被毛;花冠蝶形,蓝紫色;旗瓣短于翼瓣或近等长,龙骨瓣最长,长达21mm,子房被毛。荚果1~5节,下垂,荚节具网纹,被毛,边缘呈甚狭的细齿状。花期7~8月,果期8~9月。
-
来源生物资源分布:
生于海拔3500~4900m的山麓砾石山坡湿润处或林间草地或灌木林下。产于西藏、青海;四川及云南有分布;不丹、尼泊尔亦有。
-
栽培与养殖:
/
-
代用药:
/
-
采收加工:
7~8月,挖全草,洗净,晒干。
-
炮制方法:
/
-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根木质化,纤细。茎长10~15cm,基部多分枝。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9~33枚,矩圆形或椭圆形,中脉下面被毛。总状花序腋生,长4~16cm;花梗被白色和黑褐色混生柔毛,花冠蓝紫色;荚果1~5节,被毛。气微,味微甘、微涩。
-
显微鉴别:
/
-
理化鉴别:
/
药物运用
-
性味归经:
微甘,凉。
-
用法用量:
常配方用,每次9~15g。
-
考证:
《晶珠本草》中记载有“塞玛”一名,列入湿生草类。用于体虚,营养不良性水肿,腹水。塞玛系黄芪属及其近缘植物的总名,其下包括九种。《图谱》中根据花的颜色分成紫花、黄花、白花、黑(蓝紫色)花、蓝花、红花和麝、鼠、毒九种。《青藏高原药物图鉴》(二)记本种为“塞蚂尔”。《晶珠本草》记载:塞那合托毒,引泄腹水。根据文献记载,经考证,塞那合系锡金岩黄芪。
-
制剂:
/
-
选方:
/
-
注意事项:
/